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粝食的意思、粝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粝食的解釋

粗惡的飯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妾誇布服糲食。”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糲,粗米也。” 唐 姚合 《哭費拾遺徵君》詩:“服儒師道旨,糲食卧中林。” 明 唐順之 《贈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聞侯之夫人亦樂于糲食敝衣,與侯所嗜好無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粝食”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粝”和“食”兩部分構成。“粝”本義指糙米,即未精加工的粗米,《說文解字》釋為“粝,粟重一䄷為十六鬥大半鬥,舂為米一斛曰粝”。後引申為粗糙、粗劣之義。“食”即食物、飯食,二者組合後,“粝食”特指粗劣的飲食。

從詞性看,該詞屬名詞性質,多用于描述生活簡樸或物質匮乏的狀态。例如《史記·李斯列傳》載“粝食之食,藜藿之羹”,即以“粝食”與野菜湯并提,凸顯清苦生活。唐代白居易詩句“粝食空彈劍,亨衢讵置錐”則通過飲食描寫表達仕途艱辛。

該詞在文獻中常與“藜羹”“布衣”等詞形成語義關聯,共同構建古代物質貧乏的意象。現代漢語中雖少用,但仍作為成語“粝食粗衣”的組成部分,見于《漢語成語大詞典》等辭書,用以形容簡樸的生活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粝食”指粗糙的食物,尤指未經精加工的糙米飯,常用來形容簡樸或清貧的生活狀态。以下是具體解析:

  1. 字義溯源
    “粝”(lì)本義為粗糙的米,如《韓非子·五蠹》提到“粝食”即粗米飯。古代因加工技術有限,糙米是平民常見主食,與精米形成對比。

  2. 比喻意義
    在成語中,“粝食”常與“粗衣”搭配(如“粗衣粝食”),象征生活清苦或安于簡樸。例如宋人用“粗衣遮寒,粝食活命”形容修行者或隱士不追求物質享受的态度。

  3. 用法與示例

    • 直指食物:元代馬钰《西江月》“不嫌粝食粗衣”直接描述飲食粗簡。
    • 引申為生活狀态:如《張協狀元》中“奴供備粝食粗衣”表現角色貧寒境遇。
  4. 文化關聯
    該詞多見于古籍,反映古代社會階層差異。士大夫常以“甘于粝食”自喻清廉,如《漢典》注“比喻生活清苦”。

若需更多用例,可參考《五燈會元》《韓非子》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黯漠扒扯百名蹦床兵牌禀贍秉锧掣繳獃況大年日颠毛訛溷放殺蜂虿入懷,解衣去趕風絮棼瞀憤勇副浄俯伛高足共川鼻飲公議兒歸控過郤顧主呵嚷蝴蝶廳揮舞誨諄檢裁藉子集甯金水橋錦章雞蘇拘轄炕榻坷拉廊飡涼飔淩持臨時抱佛腳蠻氏漫思茶名行捏怪排科跑交通仆姑淺誕起風曲居士柔遠懷來神超形越蛇頭蠍尾是非隻為多開口疼愛托號匣椟祥編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