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裁的意思、檢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裁的解釋

(1).檢點節制。《北史·司馬子如傳》:“ 子如 性滑稽,不事檢裁,言戯穢褻,識者非之。”

(2).約束制裁。 唐 陸贽 《論裴延齡奸蠹書》:“ 延齡 險猾售姦,詭譎求媚……陛下方務崇信,不加檢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檢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ǎn cái,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檢點節制
    指對自身言行或行為的約束與管理,強調自我規範和克制。例如《北史·司馬子如傳》提到司馬子如“不事檢裁”,即指其行為缺乏自我約束。

  2. 約束制裁
    側重于對外部行為的限制或懲戒,常見于文獻中對他人過失的處置。如唐代陸贽在《論裴延齡奸蠹書》中批評朝廷未對裴延齡“加檢裁”,即未實施有效約束。


二、字義分解


三、文獻用例

  1. 《北史·司馬子如傳》
    “子如性滑稽,不事檢裁”,描述其性格放任、缺乏自律。
  2. 陸贽《論裴延齡奸蠹書》
    通過“不加檢裁”批評朝廷對奸臣的縱容。

四、總結

“檢裁”既包含内在的自我規範(檢點),也涉及外部的約束機制(制裁),多用于古文語境中評價個人或治理行為。需注意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檢裁

檢裁(jiǎncái)是一個漢字詞彙,可以拆分為“⺅”(人)和“衣”(衣服)兩個部首。它的筆畫數為13劃。

該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起初用于描述對衣物的修剪和裁剪工作。隨着時代的變遷,它的含義逐漸擴展,也常用于形容檢驗和評定他人行為表現的工作。

在繁體字中,“檢裁”的寫法為“檢裁”。

在古時候中國的漢字書寫中,“檢裁”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例如,春秋戰國時期使用的金文、篆書中的字形相對簡單,往往彎曲或直立。而到了隋唐時期,隸書的字形開始趨于直接而粗犷。每個時期的字形都有其特點,反映了漢字書寫的發展曆程。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如何使用“檢裁”這個詞: 他細心地檢裁衣料,确保每一件衣服都符合設計要求。

與“檢裁”相關的組詞包括:檢驗、裁減、裁判、檢查等。

與“檢裁”近義的詞有:裁剪、修整、修飾、整理。

與“檢裁”反義的詞有:隨意、亂剪、馬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