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朋遊 ”。
亦作“ 朋遊 ”。1.朋友交往。《後漢書·朱穆傳論》:“ 朱穆 見比周傷義,偏黨毀俗,志抑朋遊之私,遂著《絶交》之論。” 南朝 陳 周弘讓 《與徐陵薦方圓書》:“與吾朋遊,積有年歲。”
(2).朋友。 唐 杜審言 《贈蘇味道》詩:“輿駕還京邑,朋遊滿帝畿。” 宋 曾鞏 《和貢甫送元考元考不至》:“朋遊所欣附,争欲緻綢繆。” 清 朱彜尊 《折桂令》曲:“歸去來休,閑把君恩,説與朋遊。”
“朋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詞義
具體用法
文學與曆史語境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如宋代晁端禮詞中“朋遊在否”表達對友人的關切,唐代戴叔倫“故裡朋遊盡”則暗含物是人非的感慨。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文化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向(交往行為或朋友群體)。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提供原文片段以便深入解讀。
朋遊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月)和⺶(山),總筆畫數為14。
朋遊的來源是古代文獻《禮記·學記》中的一段話:“朋遊有大庇之室。” 這句話表達了朋友相互遊玩的情景,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表示和朋友一起出去遊玩、旅行的意思。
在繁體漢字中,朋遊的寫法為「朋遊」。
在古代,朋遊的寫法可能會稍有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朋遊的字形略有不同,部首“山”寫作“彡”,而部首“月”寫作“⺣”。總體來說,古代的朋遊與現代的寫法相似。
1. 我們一起朋遊去了南京旅行。
2. 他邀請我朋遊到他家參觀。
1. 朋友:指與自己有情感聯繫的人。
2. 朋黨:指結成的團體或派系。
3. 遊玩:指外出進行娛樂活動。
同義詞:同夥,夥伴。
反義詞:敵人,仇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