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名。即沉香。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蜜香》:“ 交趾 有蜜香樹,榦似櫃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木心與節堅黑,沉水者為沉香,與水面平者為雞骨香,其根為黃熟香,其榦為棧香,細枝緊實未爛者為青桂香,其根節輕而大者為馬蹄香。其花不香,成實乃香,為雞舌香,珍異之木也。”參見“ 沉香 ”。
蜜香樹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對瑞香科沉香屬(學名:Aquilaria)植物的統稱,其名稱源于樹木受傷後分泌的樹脂具有甜潤香氣。該樹種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及中國海南、廣東等熱帶地區,是名貴香料“沉香”的原料來源。
一、詞源與發音
“蜜香”為複合詞,屬偏正結構,首字“蜜”表甜潤嗅覺特征,尾字“香”點明核心屬性。普通話讀音為mì xiāng shù,粵語讀作mat6 hoeng1 syu6。《漢語大詞典》指出,“蜜香”一詞最早見于東漢楊孚《異物志》,描述其“枝葉皆無香,唯木心與節堅黑沉水者為香”。
二、植物學特征
根據《中國植物志》記載,蜜香樹為常綠喬木,樹高可達20米,葉互生呈橢圓形,傘形花序頂生。其樹脂經真菌感染與氧化作用形成的沉香,具有“置水則沉、焚之香氣持久”的特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将部分沉香屬植物列為瀕危物種。
三、曆史文獻記載
唐代《新修本草》詳述其藥用價值:“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邪鬼疰氣”。明代《本草綱目》特别強調“海南沉香,一片萬錢”的珍稀性。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沉香山子圖》中,可見宮廷匠人雕刻蜜香樹木材的藝術創作。
四、現代應用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正品沉香需含樹脂量超過10%,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藥用功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23年發布的《沉香質量分級》國家标準(GB/T 41318-2022)中,将沉香香氣等級細分為特級至三級。
蜜香樹是古代對沉香樹的别稱,指瑞香科沉香屬植物,因其樹脂香氣如蜜而得名。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别名 蜜香樹即沉香樹,學名為Aquilaria sinensis,又稱牙香樹、沉水香樹。其木質部分在受傷或感染後會分泌樹脂,形成沉香,根據密度不同分為沉水香(密度最大)、棧香(半沉)等類型。
形态特征 樹幹呈灰色,葉卵形似橘葉,花淺色帶微香,果實橢圓形。樹齡需數百年方可成材,根部粗壯,砍伐後需經多年自然作用才能結香。
結香特點 同一棵樹不同部位可生成八類香料,包括:
曆史文獻記載 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最早記載其分布于交趾(今越南北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進一步描述其香氣特性與藥用價值。
現代應用 沉香被廣泛用于制香、藥材及工藝品,其中品質最佳的“奇楠香”即古代所稱蜜香,香氣甜潤持久。
若需了解更完整的分類或文化背景,可參考《南方草木狀》《本草綱目》等古籍原文。
白疊巾拔軍備利标指撤棘趁勢寸尺訂稽都士恩不放債發燥風雨同舟管仲滾鈎黃闱渾渾泡泡檢測箋詠椒合郊廟結記金漿玉液儁桀魁帥樂推理定靈蔡律令格式沒心腸夢寐以求名寶泥溺棚棚硬飄吹芊芊青堂瓦舍親上成親人比黃花瘦乳柑睿武薩滿傷殒少海生息十九信條使性子獸災衰乏雙交書鈔黍秫肆閲邃路攤蒱甕罂聞聞無理式現成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