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箧擔囊的意思、揭箧擔囊的詳細解釋
揭箧擔囊的解釋
盜竊箱籠等財物。《莊子·胠箧》:“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亦作“ 揭篋探囊 ”。《舊唐書·酷吏傳序》:“今夫國家行斧鉞之誅,設狴牢之禁以防盜者,雖雲固矣,而猶踰垣掘塚,揭篋探囊,死者於前,盜者於後,何者?”
詞語分解
- 揭箧的解釋 把箱籠扛走。比喻全部抄襲他人的文字。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又製同他文,理宜删革,若排人美辭,以為己力,寳玉大弓,終非其有。全寫則揭篋,傍采則探囊。”參見“ 揭篋擔囊 ”。
- 囊的解釋 囊 á 口袋:藥囊。探囊取物。囊空如洗。囊括。 〔囊生〕藏語,中國西藏農奴主家的奴隸。亦稱“朗生”。 像口袋的東西:膽囊。膠囊。囊腫。 囊 ā 〔囊膪〕豬的乳部肥而松軟的肉。 〔囊揣〕a.虛弱,懦弱
網絡擴展解釋
“揭箧擔囊”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iē qiè dān ná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該成語的字面意思是“打開箱子、扛起袋子”,原指盜竊箱籠等財物,出自《莊子·胠箧》:“然而巨盜至,則負匮揭箧擔囊而趨。” 形容盜賊大肆掠奪的行為。
結構與用法
- 結構:四字成語,由“揭(打開)”“箧(箱子)”“擔(扛)”“囊(袋子)”四個字組成,屬聯合式結構。
- 用法:多作定語或狀語,用于書面語,感情色彩中性,但實際語境中常含貶義(因涉及盜竊)。
擴展解析
- 出處與典故
源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胠箧》,通過寓言批判“防盜手段反被大盜利用”的社會現象,強調“揭箧擔囊”是巨盜行徑的典型描寫。
- 近義詞與變體
如“揭箧探囊”(《舊唐書》中變體用法),均指偷盜行為。
- 現代應用
部分詞典(如)引申為“隨身攜帶、隨機應變”的積極含義,但此解釋較少見,主流仍以《莊子》原義為準。
注意事項
- 讀音:“箧”正确發音為qiè(非“qiān”),需注意區分。
-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日常口語較少見。
若需進一步了解《莊子》原文或成語演變,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揭箧擔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揭穿别人的陰謀,揭發别人的秘密。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揭(手部)箧(竹木部)擔(手部)囊(缶部),共計17畫。
《揭箧擔囊》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生活場景和文化背景。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箧擔作為旅行的行李工具,箧子裡面裝有重要的文件、物品等。而當時往往有人會在箧子中藏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或陰謀。當這些秘密被揭穿時,人們常常會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
對于《揭箧擔囊》這個成語,繁體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都是“揭箧擔囊”。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相較于現代的寫法可能有些微小差異,但整體上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揭箧擔囊》的例句:
1. 他用尖銳的語言成功地揭箧擔囊,讓那個不良分子暴露了自己。
2. 當大家都被他的外表迷惑時,我揭箧擔囊,揭發了他的真實面目。
3. 雜志社記者苦心經營,終于揭開了那個腐敗官員的箧擔囊。
其他使用《揭箧擔囊》的類似成語有:
1. 揭竿而起:指起兵或爆發鬥争。
2. 揭露真相:指揭發出真相,讓事情真相大白。
3. 揭批懸案:指揭發、批評、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
與《揭箧擔囊》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1. 暴露真面目:指使人的真實面貌暴露出來。
2. 揭發罪行:指揭發壞人的罪惡行為。
3. 掃清障礙:指去除阻礙和困擾。
與《揭箧擔囊》意思相反的成語沒有一個完全相反的,但與它相對立的可能是一些與保守、隱藏相關的成語,例如:守口如瓶、箪瓢屢空等。
綜上所述,《揭箧擔囊》是一個形容揭發别人秘密和陰謀的成語,它來源于古代人們攜帶箧擔時隱藏在其中的一些秘密,現代常用于形容揭發事實真相或批判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