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祭祀時酌酒灌地。 元 吳簡 《吳江州儒學大成樂始備茲因春祀謹獻律詩二十韻》:“進盥陳姑洗,登歌獻太羹。” 明 羅曰褧 《鹹賓錄·南夷·羅羅》:“婦見舅姑不拜,裸而進盥,謂之奉堂。”
“進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祭祀儀式中的特定動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進盥”指古代祭祀時酌酒灌地的儀式,即将酒灑于地面以敬神靈或祖先。這一行為是祭祀禮儀中的重要環節,象征對神靈的供奉與溝通。
“進盥”屬于古代“灌祭”的一種形式,常見于儒家祭祀文化。通過将酒水灑地,表達對天地神靈的敬畏與祈求,儀式中常伴隨音樂、祝禱等環節。
現代語境中,“盥”字多指洗手(如“盥洗室”),但“進盥”一詞仍保留古義,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中的儀式細節,可參考《禮記》等禮制文獻。
《進盥》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由于使用簡化字,現在已經不再常見。它的意思是指進入盥洗室,進行洗滌清潔的動作。
按照現代漢字的部首分類,《進盥》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其中,第一個部首是“辶”(走之辶),表示與行走有關;第二個部首是“皿”,表示與容器、飲食有關。根據五筆字型輸入法,這個詞總共有8個筆畫。
以繁體字書寫,《進盥》的樣子是「進鍥」。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會用「進鑵」來表示這個詞語。
1. 他匆匆進盥,準備出門上班。
2. 在古代,皇帝一般是在“龍床”上進盥,象征着尊貴。
進貢、進口、進軍、盥洗、盥洗室……
沐浴、洗滌、清潔、洗澡
出盥、髒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