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虞的意思、麟虞的詳細解釋
麟虞的解釋
麒麟和驺虞。均為傳說中的仁獸。 晉 葛洪 《抱樸子·交際》:“夫梧禽不與鴟梟同枝,麟虞不與豺狼連羣。”
詞語分解
- 麟的解釋 麟 í 〔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像鹿,全身有鱗甲,有尾。古代以其象征祥瑞,亦用來喻傑出的人物。簡稱“麟”,如“鳳毛麟角”,“麟鳳龜龍”。 筆畫數:; 部首:鹿; 筆順編號:
- 虞的解釋 虞 ú 預料:不虞。 憂慮:無凍餒之虞。 欺騙:爾虞我詐。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 古同“娛”,安樂。 古代掌管山澤的官:虞人(中國春秋戰國時稱)。 傳說中的中國朝代名,舜所建。 姓
專業解析
麟虞(lín y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由“麟”與“虞”二字組合而成,特指兩種傳說中的祥瑞神獸——麒麟與驺虞。其釋義及文化象征如下:
一、單字釋義
-
麟
即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說文解字》釋:“麟,大牝鹿也。”段玉裁注:“麒麟,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 象征祥瑞、仁慈,多見于太平盛世記載,如《詩經·周南·麟之趾》以麟喻貴族德行。
-
虞
此處專指驺虞(zōu yú),古籍中的義獸。《山海經·海内北經》載:“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于身,名曰驺虞。” 《毛詩故訓傳》稱其“白虎黑文,不食生物”,代表信義與和平。
二、複合詞的文化内涵
麟虞并稱始于漢代文獻,二者均為儒家推崇的仁德象征:
- 政治寓意:麟虞現身被視為帝王德政的吉兆。《宋書·符瑞志》将麒麟列為“王者至仁則出”,驺虞為“義獸,王者德至鳥獸則至”。
- 道德符號:麒麟“含仁懷義”(《說苑》),驺虞“踐生草不折,食自死之肉”(陸玑《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共同體現儒家仁恕思想。
- 藝術意象:明清官服補子以麒麟為一品武官紋樣,驺虞紋則見于皇家儀仗,彰顯權力合法性。
三、文獻考據
麟虞的記載可溯至先秦:
- 《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虞雖未列四靈,但《尚書大傳》稱其“尾倍身,不履生蟲”。
- 司馬相如《封禅文》以“囿驺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獸”歌頌漢室盛德。
參考文獻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郝懿行《山海經箋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沈約《宋書·符瑞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 《明史·輿服志》(中國文史出版社)
-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麟虞”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來源于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兩種神獸——麒麟和驺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麟:指麒麟,傳說中的祥瑞之獸,象征仁慈、吉祥,常與太平盛世關聯。
- 虞:指驺虞,同樣為傳說中的仁獸,形似白虎,黑紋,不食生物,象征信義與和平。
- 組合含義:二者并稱時,代指品德高潔的仁獸,常比喻不與惡類同流合污的君子。
2.出處與引用
- 晉代葛洪《抱樸子·交際》提到:“夫梧禽不與鸱枭同枝,麟虞不與豺狼連群。”
此句以麟虞不與豺狼為伍,強調高尚者遠離卑劣之人的處世态度。
3.象征意義
- 仁德象征:麒麟和驺虞均為“仁獸”,代表儒家文化中的仁愛、信義等美德。
- 警戒與選擇:古文中常以麟虞比喻人謹慎交友、堅守原則,如《抱樸子》中的用法。
4.其他解釋差異
-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将“麟虞”解釋為成語,形容人如麒麟般警覺謹慎。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麟虞”本義為兩種神話仁獸的合稱,核心強調高尚品德的象征意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抱樸子》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辭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鳝白無常悖謬不還踵參議院操作台嘲弄硩蔟氏踹營除脫翠芽帶和滴滴涕惡化凡鐵發貯伏雌高斯恭謙供職垢誤歸觐郭郛橫政何在鴻富哄士洪桃候谒黃老術滑膩膩回去回遊沍霜箭波矯僞紀綱人論九隩舉棋若定亢龍有悔窾理苦春頭镂金錯采梅蘇丸悶聲不響拈竿女牛女禦萋毀起明囚籠染物善罷幹休上南落北沙災詩調溲惡題破崤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