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的别名。 唐 陳陶 《竹》詩之一:“不厭東溪緑玉君,天壇雙鳳有時聞。”
“緑玉君”是漢語中對竹子的雅稱,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說明:
詞義解析
“緑玉君”為竹子的别稱,因竹身翠綠如玉而得名。其中“緑”通“綠”,是“綠”的異體字;“玉”形容竹子的色澤與質感;“君”則賦予竹子拟人化的尊稱,體現古人對竹的喜愛與敬意。
文學出處
唐代詩人陳陶在《竹》詩中曾用此名:“不厭東溪緑玉君,天壇雙鳳有時聞。”詩句以“緑玉君”代指竹,結合“雙鳳”等意象,烘托出竹的高潔與靈性,成為典故來源之一。
發音與用字
拼音為lǜ yù jūn,其中“緑”在簡化字中寫作“綠”,現代使用中兩者互通,但古籍或詩詞中多用“緑”字以保留原意。
文化寓意
竹子在中國文化中象征堅韌、清雅,被稱為“四君子”之一。“緑玉君”的别稱進一步通過玉石的意象,強化其高貴脫俗的品格,常見于文人詠物作品。
這一雅稱融合了自然特征與人文審美,既描述竹的形态,又寄托了傳統文人的精神追求。
《緑玉君》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翡翠之神”。它由緑(綠)、玉和君三個字組成。
緑玉君的部首是王(玉的部首)、君的部首是口(君的部首也可以是亻,根據不同的字典而定)。緑玉君的總筆畫數為14畫,其中綠是11畫,玉是5畫,君是6畫。
《緑玉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中的翡翠信仰。翡翠在古代被譽為吉祥、權貴的象征,被視為一種寶石,具有神秘而珍貴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緑”和“玉”的寫法分别為「綠」和「玉」,而“君”的寫法保持不變。
按照古代漢字寫法,緑玉君可以寫作“綠玉君”。古代的漢字在字形上和現代有一定的差異,但其意思和用法并無區别。
1. 他收藏了許多翡翠制品,其中最珍貴的是一尊緑玉君。
2. 據說緑玉君能給佩戴者帶來好運和平安。
與緑玉君相關的常見組詞有:翡翠、綠寶石、玉石、玉器等。
與緑玉君具有相似意義的詞彙有:翡翠神、翡翠之神等。
緑玉君的反義詞是非緑玉君,即不是翡翠之神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