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犁牛骍角”是一個源自《論語·雍也》的成語,原句為“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含義
引申意義
比喻出身平凡或父輩平庸,但後代卻具有傑出才能或高尚品德,強調不應因出身否定個體價值。例如孔子用此語評價冉雍(仲弓),說明其雖出身卑微卻才華出衆。
發音與用法
近義表達
該成語與“犁生骍角”同義,均出自《論語》同一典故。
示例:
清代俞樾在《茶香室續鈔》中寫道:“犁牛骍角之喻,以其字為戲耳。” 即通過此成語調侃出身與才能的關系。
這個成語既蘊含古代祭祀文化,也傳遞了突破出身局限、重視個人能力的價值觀。
《犁牛骍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描繪或形容一個場景或事物異常美好,非常絕妙。這個詞由四個字組成,分别是“犁”、“牛”、“骍”和“角”。
其中,“犁”是一個意符部首,拼音為“li”,它代表着與農業相關的工具。它在字典中的部首位置為牛的下方,表示牛拉着犁耕地的形象。
“牛”是一個字的本體,拼音為“niu”,表示牛的意思,也是一個單獨的漢字。
“骍”是一個漢字,拼音為“xing”,是一個獨立的詞語,意思是毛色深黃或淺黃色的馬牛。在《犁牛骍角》這個成語中,它表示一種特殊的牛。
“角”也是一個字的本體,拼音為“jiao”,表示動物的角或角狀物。
《犁牛骍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年》這部古代文獻中。
在繁體字中,「骍」的字形與簡體寫作“骠”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有很多變化,包括筆畫的形狀和順序。具體到《犁牛骍角》這個成語中,各個字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總體上與現代漢字的基本形态相似。
例句:他的表演真是犁牛骍角,讓人目不暇接。
組詞:犁耕、骍馬、角度
近義詞:巧奪天工、出類拔萃
反義詞:平庸、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