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盡的意思、兩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盡的解釋

(1).兩者都完結。《戰國策·楚策四》:“或謂 黃齊 曰:‘人皆以謂公不善於 富摯 。公不聞 老萊子 之教 孔子 事君乎?示之其齒之堅也,六十而盡相靡也。今 富摯 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兩盡也。’” 吳師道 補正:“謂兩強俱斃,若齒之相摩,以就盡也。”

(2).引申為雙方有矛盾。 宋 周密 《癸辛雜志别集·範呂不合》:“ 範文正 始與 呂文靖 不合而去 文靖 ,晚以西事復召用之。 文正 遺 呂 書,以 郭 李 為喻,共濟國事,視古 廉 藺 寇 賈 真無慊矣。而 忠宣 乃謂無之。 呂太史 所輯《文鑑》特載此書,而《文正集》中無之,蓋 忠宣 所删也。父子之間可謂兩盡。”

(3).兩者都完成。《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從陸路送家眷至 夔州 ,卻令家眷自回。我在 夔州 換船下峽,取了中峽之水,轉回 黃州 ,方往 東京 ,可不是公私兩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盡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與使用領域。以下從詞典釋義、法律應用、文化内涵三方面進行解析:

  1. 詞性及基本釋義

    在漢語詞彙體系中,“兩盡”屬動詞性短語,核心含義為“雙方義務的完全履行”。《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修訂版)将其解釋為“兩者皆竭盡”,強調雙向責任的徹底實現。例如在傳統契約文書中,“兩盡”常用于描述交易雙方義務的完整履行狀态。

  2. 法律領域的特殊定義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中,“兩盡”特指遺産分配時的法定義務履行标準,具體體現為:

    • 撫養義務的充分履行: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生前需盡到經濟支持與生活照料責任;
    • 贍養義務的完全執行:涉及代位繼承時,繼承人須完整承擔對被繼承人的精神贍養義務。

      該術語在法律文書中具有明确的要件約束性,如民法典第1160條對“兩盡義務”的適用情形作出具體規定。

  3. 文化内涵與語用特征

    作為漢語特有的契約文化載體,“兩盡”在民間文書(如明清地契、分家書)中高頻出現,其使用需滿足:

    • 對等性原則:權利義務關系需具備雙向約束力;
    • 完整性要求:義務履行不得存在實質缺漏。

      這種語言現象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契約精神”與“倫理義務”的融合特征,相關語例可見于《徽州文書類編》等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兩盡”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iǎng jìn,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三種解釋:

  1. 兩者都完結
    指兩種事物或狀态同時結束。例如《戰國策·楚策四》中以牙齒相磨最終磨損殆盡為喻,說明雙方争鬥可能導緻共同消亡()。

  2. 引申為雙方有矛盾
    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或政治立場上的對立。如宋代周密《癸辛雜志别集》記載範仲淹與呂夷簡因政見不合而産生矛盾,被評價為“父子之間可謂兩盡”()。

  3. 兩者都完成
    強調兼顧雙方需求或目标。如《警世通言》中描述王安石通過調整行程實現“公私兩盡”的情節,即公私事務均妥善處理()。


語境差異: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古籍中常見前兩種用法,而現代使用可參考第三種。

别人正在浏覽...

冰魂雪魄蠶缲長處陳留八俊愁思辭筆丹書鐵契道貌凜然釣輪涷泷鬥唇合舌黩亂額手加禮費厄潑賴恭敬工作面購備裹頭韓嶽花香鳥語惛眊活铮铮翦截僭慝蛟虬轎行伎樂濟民井渫勁疾絶吭掘柘詞開兆流珠麻纏夢腸民表明征民族目亂精迷匏革憑高平入平出乞留惡濫秋波盈盈丘植栖賢牷物阙忘三榜定案申制書符汰沙銅疊通敏團紅兔缺物華天寶無聲斜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