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犀骨的意思、犀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犀骨的解釋

如犀角之額骨。所謂貴者之相。 宋 韓駒 《次韻思聰》:“伏腦憐君有犀骨,騰身笑我不鳶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犀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ī gǔ,其核心含義來源于古代相術,指額骨形狀如犀角,被認為是顯貴之相。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人的額頭骨骼形态類似犀牛角,傳統相學中視其為富貴、顯達的象征。這一說法最早可追溯至宋代韓駒的詩句“伏腦憐君有犀骨,騰身笑我不鳶肩”,通過對比“犀骨”與“鸢肩”(形容瘦削肩形),強調了骨骼特征與命運的聯繫。

  2. 文化背景與出處
    該詞出自宋代韓駒的《次韻思聰》,詩句中“犀骨”被用來贊頌對方的貴相。古代相術認為,額頭高闊且骨骼分明者(如犀骨)往往具備非凡氣運或社會地位。

  3. 現代引申與民間解讀
    在部分面相學理論中,“犀骨”被具體描述為從兩眉之間至發際線處有突出的額骨。擁有此特征者,常被認為出身優越或易獲成功。不過這類說法缺乏科學依據,更多屬于民俗文化範疇。

  4. 相關擴展

    • 犀牛角在古代被視為珍貴材料,其堅硬、獨特的形态常被用來比喻貴重事物(如“靈犀”一詞)。
    • 詞語結構上,“犀”指犀牛,“骨”強調骨骼形态,整體構成比喻式複合詞。

總結來看,“犀骨”主要是一個承載傳統文化觀念的詞彙,兼具文學意象與民間相術色彩,現代使用中需注意其語境與文化背景的關聯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犀骨》

《犀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犀和骨。它指的是犀牛的骨頭。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犀:犭(犬部)+ 一(一畫)= 2畫; - 骨:⺼(肉部)+ 口(口畫)= 7畫。

來源: 《犀骨》一詞最早見于《太平廣記》中的“魯骨犀文”,指的是商代時期發現的骨董器物,因上面有犀牛的圖案而得名。後來,這一詞逐漸演變為指犀牛的骨頭。

繁體: 犀骨(繁體字:犀骨)

古時候漢字寫法: 犀骨(古漢字:犀骨)

例句: 1. 考古學家在這個古墓中找到了一根保存完好的犀骨。 2. 他們相信犀骨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組詞: 犀牛、犀角、犀皮、犀紋、骨頭、骨髓、骨骼、骨碌、骨折、骨肉、骨灰、骨瘦如柴

近義詞: 犀牛骨、犀角骨、犀實、骨骸、骨質

反義詞: 活骨、犀牛活、活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