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雜事糾纏。 宋 蘇轼 《答楊濟甫書》之二:“府推之命,隻是暫權發遣,更月餘正官到,即仍舊管官誥院也。府中宂絆,非拙者所樂。”
“宂絆”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宂絆”指雜事糾纏或阻礙,強調因瑣碎事務或外界幹擾導緻行動受限。例如蘇轼在《答楊濟甫書》中提到“府中宂絆,非拙者所樂”,描述官府事務繁雜纏身的狀态。
多用于形容事務纏身、行動受阻的狀态,如職場中的瑣碎任務、人際關系的牽制等。與“羁絆”不同,“宂絆”更側重客觀事務的糾纏,而非情感或精神上的束縛。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蘇轼文集原文。
宂絆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宀”和“絆”兩個部首組成。
宀是一個偏旁部首,表示“寶藏”或者“房屋”。絆是一個漢字,表示被物體絆倒或者使人停住。
宂絆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但據推測,它可能是由古代書法家根據它的意義和音義進行造字而成。
在繁體字中,宂絆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宂絆并沒有出現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
以下是宂絆的一些例句:
1. 他沒有看到地上的障礙物,一不小心就宂絆了。
2. 在比賽中,這個選手被絆倒了,輸掉了比賽。
組詞:宂宇、絆倒、絆腳石。
近義詞:拖累、妨礙、阻礙。
反義詞:順利、順暢、暢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