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交的意思、息交的詳細解釋
息交的解釋
謂謝絕交遊,不問世事。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絶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八:“﹝ 劉斯立 ﹞屏居 東平 ,杜門卻掃,息交絶遊。”《明史·孫慎行傳》:“數請假裡居,鍵戶息交,覃精理學。”
詞語分解
- 息的解釋 息 ī 呼吸時進出的氣:鼻息。喘息。歎息。窒息。瞬息萬變。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甯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繁殖,滋生:休養生息。滋息。 音信:消息。信息。 兒女:子息。 利錢:息
- 交的解釋 交 ā 付托,付給:交活兒。交卷。交差。 相錯,接合:交點。交界。交錯。交相。交輝。交響樂。 互相來往聯繫:交流。交易。交涉。 與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一齊,同時:交并。交作。風雨交加。 兩性和合
專業解析
“息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停止或斷絕與外界的交往,尤其指停止社會交際活動。它屬于較為書面化、帶有文言色彩的詞語。
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字義構成與基本釋義:
- 息: 本義為氣息,引申為停止、止息。如“息怒”(停止發怒)、“息兵”(停止戰争)。
- 交: 本義為交叉、交錯,引申為交往、交際、結交。
- 息交: 由“息”和“交”兩個語素構成,是一個動賓結構的合成詞。字面意思就是“停止交往”。其核心釋義為:斷絕交遊,停止社會活動。
-
詞源與典型語境:
- “息交”一詞最早可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獻,最著名的出處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 這裡的“息交以絕遊”明确表達了詩人決心斷絕世俗交往、歸隱田園的心志。
- 它常與“絕遊”連用(“息交絕遊”),形成固定搭配,強調徹底斷絕往來。
- 其使用語境多與隱逸、避世、厭倦世俗紛擾、追求内心甯靜相關。使用者往往是文人、隱士,或是在特定時期(如守孝、靜修)需要獨處的人。
-
現代理解與用法:
- 在現代漢語中,“息交”一詞的使用頻率不高,屬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下的用詞。
- 它不僅僅指簡單的減少社交,更側重于一種主動的、有意識的、甚至帶有決絕意味的斷絕。
- 可以理解為一種社交上的退隱或閉關,目的是為了遠離喧嚣、潛心修養、專注某事(如寫作、研究)或尋求内心的平靜。
- 其語義強度比“減少社交”、“不喜交際”要重得多。
“息交”意指主動斷絕與外界的交往活動,是一個帶有文言色彩的書面語詞彙。它源于古代文人隱逸思想,核心在于停止社會交際,常與“絕遊”連用,表達一種遠離世俗紛擾、追求獨處或内心甯靜的意願和行為。在現代語境下,它多用于表達一種徹底的、有目的的社交隔絕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息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意為停止或謝絕社交往來,不問世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息交”字面指“停止交往”,強調主動斷絕與外界的社交聯繫,常與隱退、專注個人修養或學術研究相關。例如《明史·孫慎行傳》提到孫慎行“鍵戶息交,覃精理學”,即閉門謝客、專心鑽研理學。
2.文化背景與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陶淵明的詩文。如《和郭主簿》中“息交遊閑業,卧起弄書琴”,表達歸隱田園後遠離世俗的閑適生活;《歸去來兮辭》更以“請息交以絕遊”明志,成為其隱逸思想的标志性表達。
3.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 近義詞包括“絕交”“息交絕遊”,如宋代王明清《揮麈後錄》中“息交絕遊”。現代用法中,多用于形容主動減少社交以專注某事的狀态。
4.使用場景
- 文學語境:常見于描述隱士生活或文人雅士的避世态度。
- 現實引申:可比喻暫時脫離社交、專注個人事務,如“鍵戶息交”專注學術研究。
5.例句參考
- 古籍例:“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陶淵明)。
- 現代例:“當代信息交流快捷,但有人選擇息交以保持内心甯靜”。
“息交”既有曆史文人的隱逸色彩,也可靈活用于現代語境,表達主動疏離社交的意向。
别人正在浏覽...
弁兵兵師谄頭闖闖傳瑞促脈當世才度道境躲卸恩化耳目之欲公會堂工傷保險丱齒瓜子玉合美瘊贅桦燭渾深交門宮憍奢記迹極樂鳥經谶敬身救滅梨栗兒立木南門立人達人柳暖花春洛誦馬拉松茂宰沒探悶倦蓦生女宗凄懷漆室秋禊栖尋三合闆善敵山園升官圖申款飾讓水鶴司直鎖闱套裙謄正題庫屠工兔輪绾合文鬥洿下下碇崄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