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百姓。《晏子春秋·问上二九》:“ 景公 问曰:‘临国莅民,所患何也?’”《南齐书·武帝纪》:“经邦之寄,寔资莅民,守宰禄俸,盖有恆准。”《南齐书·武帝纪》:“莅民之职,一以小满为限。”
莅民是古汉语复合词,由“莅”与“民”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统治者或官员亲临治理百姓,体现亲力亲为的治理态度。以下从权威词典及典籍角度分述:
《说文解字》释为“临也”,本义为到临、视察,引申为治理、统辖。如《孟子·梁惠王上》载“莅中国而抚四夷”,强调亲临其境的治理行为 。
指百姓、民众,是古代政治治理的核心对象。
“莅民”即上位者亲自面对民众实施管理,包含两层内涵:
《礼记·乐记》云:“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其中“民治”与“莅民”理念相通 。
“莅民者,期于利民而止” —— 指出治理民众的根本目标是造福百姓。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 —— 虽未直用“莅民”,但阐释了上位者行为对民风的导向作用,与“莅民”精神一致 。
在当代语境中,“莅民”可引申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作风,如“躬亲莅民”体现务实亲民的治理理念。
权威参考来源:
“莅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管理百姓,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莅”指到任、治理(含尊敬义),“民”即百姓,组合后表示统治者或官员对民众的治理行为。该词强调以责任态度行使管理职责,如《南齐书》载“莅民之职,一以小满为限”。
词源与结构
文献用例
该词多次出现在典籍中:
相关词汇
同音词“厉民”(损害百姓)需注意区分,二者虽音同但含义相反。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文言研究。如需深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查阅《晏子春秋》《南齐书》等原始典籍。
八白室砭庸针俗毕劫碧眼胡儿沧海客成持愁思出家修道雕焕蹀跶肚里蚘虫凡鸟风变奉贡扶床簠簋不修扞抚胳膊拧不过大腿含脸豪豨合流涣若冰消会魁建中脚絣金缠臂浸洽锦字继序絶诗聚口豦蜼宽斧阃帅略定陵霄鮎鱼疲困平气取决然犀人元如鲠在喉赏立诛必埏陶审发省相饰边豕屠式燕史鱼秉直瞬间算博士遂心快意太山委靡为人后洧渊笑林夏五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