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誦玩味。《晉書·文苑傳·袁宏》:“ 宏 應聲答曰:‘感不絶於餘心,愬流風而獨寫。’ 珣 誦味久之,謂 滔 曰:‘當今文章之美,故當共推此生。’” 宋 李觏 《<禮論>序》:“予幼而好古,誦味經籍,窺測教志,然卒未能語其綱條,至于今茲年二十四,思之熟矣。” 宋 洪邁 《容齋續筆·漢官名》:“ 漢 官名既古雅,故書於史者,皆可誦味。”
“誦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構成溯源:
古籍用例:
現代語境中,“誦味”多用于文學批評或藝術鑒賞領域,強調對作品語言、意境、情感的細膩體會,例如:“誦味一首古詩,需結合時代背景與作者心境。”
誦味以“誦讀+品味”為核心,既包含聲音層面的吟詠,也涵蓋思想層面的玩味,是傳統文人對經典作品深度研習的典型方式。
《誦味》是一個漢字詞彙,含有聲音的美味之意。該詞拆分的部首為讠 (讠讀作"讠",意為“言語”)和口 (口讀作"口",意為“嘴巴”)。共有11個筆畫。
《誦味》的源自古代漢語,它是由漢字“誦”和“味”組成。其中,“誦”意為朗讀或背誦,“味”指的是味道或喜好。合在一起,誦味表示通過聲音來品嘗美味。
《誦味》的繁體字為「誦味」。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誦味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誦”字在古代寫法中常采用類似“言目口”結構,下方加上一個“冬”字作為邊旁,表示聲音安靜,例如“㚇”、“”等。而“味”字在古代寫法中是以“口”字作為邊旁,上方用"心"字作為聲旁,例如“㚘”、“㚟”等。
1.他通過誦味這門課程,更好地感受外國文化。
2.這首詩的誦味令人陶醉。
詩誦、譯誦、古誦、誦讀
味道、滋味、美味、香味
平淡、無味、不佳、難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