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用信函下達命令。《三國志·魏志·崔炎傳》:“時未立太子, 臨菑侯 植 有才而愛。 太祖 狐疑,以函令密訪於外。” 清 李伯元 《南亭筆記》卷六:“ 閻 無奈,祗得函令 天津 當道,派人選覓,尅日解京。” 郭希仁 《從戎紀略》:“ 上海 和議已可望成,令各省皆停戰,當即抄録電文,函令 伯英 與東軍派員交涉,守約停戰。”
“函令”是現代漢語中較為少用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需從字源及曆史用法中解析:
字義構成
詞義演變 早期文獻中“函”“令”多獨立使用,民國時期開始出現組合用法。參照《近代漢語大詞典》,“函令”特指通過書面形式發布的行政指令,區别于口頭命令,多用于官方文書往來。例如:“省政府昨發函令各縣整饬吏治”(1936年《申報》)。
當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法律文書中仍有保留,《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配套解釋中提及“書面函令”作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載體。但日常語境多被“公函”“通知”“批複”等替代,屬于半封閉性公文詞彙。
“函令”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定義、來源、用法等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指通過信函形式下達命令或指示的行為,拼音為hán lìng。該詞由“函”(信件)和“令”(命令)組合而成,強調以書面而非口頭傳達指令的形式。
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原文,可參考完整内容。
白骨露野閉暗慘不忍聞沉痛從叔寸縷檔案學地棘天荊定銀動衆鬥鑿剟除訛僻飛藿墳索擀氈篙頭廣州泉櫃房故家子弟過家夥古先生豪俠橫波滑翔運動獲厎緘口無言踦犢接防金蝦蟆金粟蘭廄長刻扣克勝冷灰爆豆禮崩樂壞晽晽蛖蜄梅風明賞不費名聲籍甚木公金母南朝排日樸懦竅包頃宮瘸子呿吸人工呼吸阮郎迷盛産勝算實然試士睡袍蔬飱田翁野老同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