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羁的意思、負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羁的解釋

亦作“ 負羇 ”。手執馬絡頭。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負羈絏從君巡於天下。”後遂為隨從和執賤役的套語。 南朝 宋 鮑照 《侍郎報滿辭閣疏》:“得從下走,叨迹人行;操勒負羈,班榮扈隸。” 南朝 宋 鮑照 《送盛侍郎餞候亭》詩:“君為坐堂子,我乃負羈人。”《宋書·庾悅王誕等傳論》:“凡此諸子,并前代名家,莫不望塵請職,負羇先路,将由庇民之道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負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思:


一、本義:背負或系戴馬絡頭

指給馬匹佩戴籠頭、缰繩等約束性器具,引申為受束縛、受牽制的狀态。

出處:

《周禮·夏官·司馬》鄭玄注提及“羁”為馬具,後衍生出“負羁”表約束之義。

權威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7頁收錄此義項,釋為“馬絡頭”,并引申指受控于人。


二、典故專指:春秋人物“僖負羁”

“負羁”常特指曹國大夫僖負羁,典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流亡時,僖負羁暗中相助,後重耳(晉文公)為報恩,命軍隊不得侵犯其宅邸。

核心含義:

代指知恩圖報、明哲保身或患難相助的行為。

文獻依據:

《左傳》原文載:“僖負羁饋飧置璧,晉侯圍曹,令無入僖負羁之宮。”

《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7頁将此典故列為獨立義項。


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10卷,第7頁。
  2.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鄭玄注。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紙質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負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 fù jī,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面本義與曆史出處

  1. 原指執馬絡頭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臣負羁绁從君巡于天下。”這裡的“負羁”指手持馬籠頭和馬缰繩,是隨從或仆役的謙稱。
    演變:後世将此引申為從事卑微職務或表示謙遜的套語,如南朝鮑照的詩文中用“負羁人”自喻身份低微。

二、現代引申義

  1. 比喻受約束的狀态
    現代多用于形容因責任、壓力等被束縛,失去自由。例如:因家庭重擔“負羁”而無法追求理想。

用法示例

補充說明

以上解析綜合了《左傳》的原始語境和現代比喻用法,兼顧曆史與當代語義演變。更多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暴發本分官鼻嚏布土昌世車幔稱貸掣縱敕勒歌赤肉春酌觕理躭飲丁公藤東遷西徙房産風火墻分讓海況表洪荒之力洪筭疆塞椒花雨戒具幾兒寄籍陵風靈鏡犂牛流離轉徙流邁爐灰怒恚培訓班平勃潛窦牽絓青及曲要柔美殇子師風飾身衰謝樞庭松椿宿定粟米鎖南枝太公望騰馬天道通尊土境徒子徒孫外廚望塵僄聲枉酷委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