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骁猛的意思、骁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骁猛的解釋

勇敢威武。《後漢書·烏桓鮮卑傳論》:“ 石槐 驍猛,盡有單于之地。” 宋 張耒 《漢世祖光武皇帝廟記》:“英偉之度屈于禮樂,驍猛之氣束于儒學。”《明史·張士誠傳》:“ 士誠 故有勇勝軍號‘十條龍’者,皆驍猛善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骁猛”是一個形容詞,主要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勇猛矯健、氣勢強盛。其核心含義在于強調一種充滿力量、無所畏懼且行動迅猛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與合成義

  1. “骁”的本義與引申

    “骁”原指強壯剽悍的良馬(《說文解字·馬部》:“骁,良馬也”),後引申為勇猛、矯健之意。如《後漢書·隗嚣傳》載“嚣雖遣子入質,猶負其險厄,骁勇自強”,此處“骁勇”即突顯勇猛善戰的特質。

  2. “猛”的本義與引申

    “猛”本指兇猛的犬類(《說文解字·犬部》:“猛,健犬也”),後泛指力量強大、氣勢猛烈。如《荀子·王制》中“威強猛毅”形容剛強果決的品性。

  3. 合成詞“骁猛”的語義

    二字組合後,“骁猛”融合了“骁”的矯健善戰與“猛”的剛強威猛,形容人或動物勇武有力、行動迅疾且氣勢逼人。例如《三國志》評呂布“骁猛有謀”,即強調其兼具勇力與膽略。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釋為:“勇猛強悍,矯健有力。”多用于形容武将、戰士或猛獸,如“骁猛之将”“骁猛異常”。

  2.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釋義:“勇猛強悍。例:骁猛善戰|骁猛的獵豹。”突出其動态的戰鬥力與爆發力。

三、近義詞辨析

四、經典用例


參考文獻來源

  1.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
  2. 《三國志·魏書·呂布傳》(中華書局,1959)
  3.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4.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5. 《魯迅全集·故事新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網絡擴展解釋

“骁猛”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měng,主要用于形容勇敢、威武的氣概或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詞義

勇敢威武:指人或群體具備勇猛善戰、剛毅果斷的品格,常用于描述武将、軍隊或曆史人物的英勇表現。例如《明史》中提到張士誠麾下的“十條龍”部隊“皆骁猛善鬥”。


二、出處與用法

  1. 曆史典籍:

    • 《後漢書·烏桓鮮卑傳論》提及鮮卑首領石槐“骁猛,盡有單于之地”,凸顯其軍事才能。
    • 宋代張耒在《漢世祖光武皇帝廟記》中,以“骁猛之氣束于儒學”形容光武帝兼具勇武與文治。
  2. 語境特征:

    • 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叙述,強調勇武與威嚴的結合,常見于評價古代将領、軍隊或英雄人物。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骁猛”使用頻率較低,更偏向文學或曆史語境。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骁勇善戰”“勇猛果敢”等更口語化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明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備文畚輂并世搽粉巉岏齒馬之嫌吹拂漎然村戶倒糞登真典學叮當迩歲奉修諷呪孤撮喝阻揮霍胡嚼虎穽胡盧提賈傅绛绡頭顜心踐位巾衣具爾絕症俊宕爛敗老頭兒糧仗列強陵暴籠中之鳥陋才煤斤梅蕊鳥迹蟲絲鳥竈懦尫旁生飄鼓潑賊傾玷情熱清晤凄豓升帳深沈世範爽約嵩衡頭套危樓晤聚銜窭數消折校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