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i Ji(Historical Records)]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西漢司馬遷著,原名《太史公書》。約于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間(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馬遷利用史官典籍,博采《左傳》、《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及諸子百家等書與實地采訪寫成。記述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天漢年間3000多年的曆史。後其書有缺,《武帝紀》、《三王世家》、《龜策列傳》、《日者列傳》等篇均為褚少孫所補。體裁分傳記為本紀、世家、列傳,以八書記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脈絡,為後世紀傳體史書所沿用。書中《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則記述了少數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點。《史記》不僅僅是史學著作,由于描寫曆史人物生動形象,在文學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記載曆史的書。《書序》:“約史記而修《春秋》。”《史記·周本紀》:“ 周太史 伯陽 讀史記曰:‘ 周 亡矣。’” 張守節 正義:“諸國皆有史以記事,故曰史記。”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春秋》者, 魯 史記之名也。” 宋 曾鞏 《李清臣等轉官制》:“然史記冊書,國家之典……傳之萬世,宜有論次。”
(2).後用以專稱《太史公書》,遂成為書名。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約前145年-約前86年)曆時十餘年編纂完成。書名中“史”指曆史,“記”意為記載,合稱“記載曆史的典籍”。全書共一百三十卷,包含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活動。
作為“二十四史”之首,《史記》首創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紀傳體例,将編年體與國别體相融合,開創了曆史編纂的新範式。其内容不僅涵蓋帝王将相,還涉及遊俠、商賈、醫蔔等社會各階層人物,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評語)。書中“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撰史理念,深刻影響了中國後世史學發展。
《史記》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曆史著作之一,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成書于公元前104年至前91年間。全書共130篇,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前101年)約3000年的曆史。
采用獨創的紀傳體例,包含五大類目:
可通過查字典、漢典等來源獲取更完整信息。
八境霸主杯觥交雜躃蹩苾刍鼻窪子步仞參事扯空砑光吃讷寵厲除亡聰明一世,懵懂一時當下彫瘁鬥豔争芳惰懈飛紅廢寝忘食伏踬高訾鲠正構造地震刮舌鬼谲貴私旱季喝醉,喝醉酒黃道十二宮化外之民華問建材浃宙旌銘金溢久锢卷攣恐畏臨吊靈旂霤槽離心緑慘紅愁梅花參沒精沒彩鳥戰侵偪秦苑啟足灑沃神景施髢使女水簸箕孫友條教頹喪讬正無風揚波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