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理國的意思、理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理國的解釋

(1).治理國家。《管子·問》:“理國之道,地德為首。”《後漢書·宦者傳·曹節》:“﹝ 審忠 ﹞上書曰:‘臣聞理國得賢則安,失賢則危。故 舜 有五臣而天下理。’”《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理國之道,莫若安民;勸課之規,宜從薄賦。”

(2).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國家。 唐 柳宗元 《封建論》:“大凡亂國多,理國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理國”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理國”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治理國家、管理國政。該詞由“理”與“國”二字組合而成,需結合二者的本義及引申義進行理解:

  1. “理”的本義與引申

    “理”最初指對玉石進行加工、整治(《說文解字》:“理,治玉也。”),引申為處理事務、使之有條理、有秩序。在政治語境中,“理”特指治理、管理、整頓,如“理事”、“理政”。

    來源參考: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整理本)對“理”的釋義基礎。

  2. “國”的含義

    “國”指國家、邦國,即擁有獨立主權或自治權的政治實體及其疆域、人民。

  3. “理國”的合成詞義

    将“理”的治理、管理動作施加于“國”這一對象,即構成“理國”,意為:

    • 治理國家,管理國家事務。
    • 使國家安定有序,政令暢通,社會和諧。

      其核心在于強調通過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合理的政策,使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社會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例如唐代吳兢《貞觀政要·論公平》中記載魏征谏言:“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來源參考:吳兢《貞觀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中“理國”的經典用例。

  4. 現代詞典釋義

    現代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對“理國”的釋義明确為:治理國家。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4卷第510頁“理國”詞條釋義。

“理國”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文言詞彙,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治理國家、管理國政展開,蘊含着古代政治思想中對治國方略、管理藝術的重視。它強調通過合理、有序、公正的管理手段實現國家的穩定與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

“理國”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動詞短語:治理國家

指通過政策、法規等手段管理國家事務,強調治國策略。例如:

  1. 《管子·問》提出:“理國之道,地德為首”,即治理國家應以土地政策為基礎()。
  2. 《後漢書·宦者傳》記載審忠上書:“理國得賢則安,失賢則危”,強調賢才對國家治理的重要性()。

二、作為名詞:政治清明的國家

特指社會安定、政治有序的國家狀态。例如:

補充說明

需要注意的是,曆史上存在以“大理國”命名的政權(公元937-1253年),但這裡的“理國”是政權名稱,與本文詞語含義無直接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暗白白撞雨謗罵謗诮奔瀉不大離不好過蒼浪操練騁節趁哄打劫船埠廚下當不得地動儀鼕鼕風胡封緜腹疾趕鬧子臯澤怪媚輷然鴻鐘壞散皇教惶惋奬題浄壇金魚草刻薄寡恩可許匡國攔截聯合收割機寥寥數語靈根利爽六天馬毛蝟磔蔑爾密靜能為磐磨蚑蛲清華大學瑞應臊根煞性涉道識微知着熟人謄繕鐵面完節晩謬晚氣惟所欲為陷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