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穩重安詳。《漢書·薛宣傳》:“ 宣 為人好威儀,進止雍容,甚可觀也。性密靜有思,思省吏職,求其便安。”《三國志·魏志·王昶傳》:“ 青龍 四年,詔‘欲得有才智文章,謀慮淵深,料遠若近,視昧而察,籌不虛運,策弗徒發,端一小心,清脩密靜,乾乾不解,志尚在公者,無限年齒,勿拘貴賤。’”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故光祿大夫 周舉 ,性侔 夷 齊 ,直同 史魚 ,入參讚納,出司京輦,有密靜之風。”
(2).猶安定。《東觀漢記·章帝紀》:“密靜天下,容于小大, 高宗 之極至也。”
“密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穩重安詳
形容人的舉止或性格沉穩從容,不輕浮急躁。例如《後漢書·周舉傳》提到“在禁闱,有密靜之風”,強調在宮廷環境中表現出的莊重儀态。
安定、平穩
指環境或局勢的穩定、和諧。如《東觀漢記·章帝紀》中“密靜天下”,描述國家治理下的太平狀态。
需注意與“秘靜”區分:後者讀同“mì jìng”,但側重描述環境的靜谧(如唐·錢起《圖畫功臣賦》中“俨高居之秘靜”),與“密靜”的“安定”含義有部分重疊,但用字不同。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東觀漢記》等文獻。
密靜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環境或氛圍非常安靜而且沒有幹擾的狀态,通常用于描述某個地方或環境的安靜程度。
密字的部首是宀(寶蓋頭),靜字的部首是青(青字頭),密字共有11畫,靜字共有15畫。
密靜來源于古代漢語中的簡化字。密靜的字義和用法經過了漫長的演變和沉澱,逐漸形成了現代漢語中的意思。
繁體字中,密字為「密」,靜字為「靜」。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密字的古代寫法是「蜜」,表示蜂蜜等物質的濃稠;靜字的古代寫法是「靚」,表示美麗。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态。
1. 這個圖書館的環境非常密靜,適合讀書。
2. 在密靜的夜晚,我可以沉浸在音樂中,享受甯靜的時光。
密集、靜谧、甯靜、靜寂、甯靜無擾
幽靜、安靜、肅靜、寂靜、靜谧
喧鬧、嘈雜、吵鬧、繁忙、喧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