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度日。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一:“ 太宗 嘗謂宰相曰:‘流俗有言:人生如病瘩,于大寒大暑中過歲,寒暑疊變,不覺漸成衰老。’”
(2).猶過年。《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當是除夕,君可於家專待,吾分祿米二石及銀二錠,令人馳送於宅,以為過歲之資。”
“過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度日/時間流逝
指度過歲月或日常生活,強調時間的推移。例如宋代趙與時《賓退錄》記載宋太宗所言:“人生如病瘩,于大寒大暑中過歲”,比喻在艱難中度過時光。
過年
在部分文獻中,“過歲”與“過年”同義。如明代小說《剪燈新話》提到“過歲之資”,即指過年所需的物資。
流行于北京、河北等地的傳統風俗,除夕夜在院中燃燒松柏枝,寓意驅邪避災、迎接新年。這一習俗帶有祈福納祥的象征意義。
現代漢語中,“過歲”作為動詞短語較少單獨使用,更多以“過年”“度歲”替代。其傳統民俗含義在部分地區仍有保留,但整體趨于邊緣化。
若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地區風俗案例,可參考漢典及《賓退錄》《剪燈新話》等文獻來源。
過歲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含義為度過新年、迎接新年的意思。具體來說,過歲是指在農曆年末,從除夕開始到正月初五,進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和習俗。
過歲的部首是辶并且共有6個筆畫。
過歲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辶和歲組成。辶屬于“辵”部,表示走的意思;歲則是指一年的時間長度。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度過、終結年份的含義。
過歲的繁體字為「過歲」。
古時候,過歲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過字以「辶(走)」部和「戈(兵器)」部一起構成,這種寫法強調了過節的慶祝和歡樂氛圍。
1. 我們全家人一起辭舊迎新,過歲的時候都聚在一起。
2. 這個年我沒回家過歲,感覺有些遺憾。
過節、過年、過年好、過年時、過大年等。
迎新、迎春、邁新年等。
辭舊歲、送舊年、告别舊年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