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藁稭的意思、藁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藁稭的解釋

亦作“藳稭”。1.祭祀時用的草席。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一》:“其牲用犢,其席用藁稭。” 宋 蘇轍 《南京留守賀南郊表》:“藁稭陶匏,緻精微於德産;犧牲玉帛,來職貢於多方。”

(2).稻、麥等的稈子。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詩:“踐蹋比塵埃,焚燒同藳稭。”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凡捕鶉者必以夜,先以藁稭插地,如禾隴之狀,而布網于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藁稭”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專業的農業術語,指農作物收割後剩餘的莖稈部分。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藁”本義為禾稈,特指稻麥類作物的莖幹;“稭”則專指谷物脫粒後的莖葉,二者連用泛指各類農作物收割後殘留的幹燥莖稈。《辭海》進一步補充,該詞多用于描述經過晾曬、脫粒處理後的農作物副産品,具有質地堅硬、纖維豐富的特點。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說文解字》記載“藁”字原指“禾稿”,即禾本科植物的莖部,後引申為草本植物的總稱。“稭”在《玉篇》中釋作“禾莖”,二者組合形成并列結構詞彙,現存最早用例見于元代農書《王祯農書》,書中詳細記載了藁稭在牲畜飼養、燃料制備等領域的應用。

在應用場景方面,《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指出,藁稭既包括水稻、小麥等主糧作物的莖葉,也涵蓋高粱、玉米等雜糧稭稈,傳統農業中常用于編制草席、搭建棚舍、造紙原料及堆肥材料。現代生态農業更注重其還田改良土壤、生物質能源開發等可持續利用價值。

相關近義詞辨析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稭稈”側重指帶節的作物莖稈,“麥穰”特指小麥莖葉,“稻草”專指水稻稭稈,而“藁稭”作為統稱更具概括性。該詞在《齊民要術》《農政全書》等古代農學典籍中均有高頻使用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

“藁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祭祀時用的草席,也泛指稻、麥等農作物的稈子。拼音為gǎo jiē(),注音為“ㄍㄠˇ ㄐㄧㄝ”。該詞在古籍中常寫作“藳稭”,屬于古代祭祀或農事活動中的專用詞彙。

  2. 具體用法與文獻例證

    • 祭祀用途:漢代荀悅《漢紀·成帝紀一》提到“其席用藁稭”,指祭祀時鋪陳的草席()。宋代蘇轍的《南京留守賀南郊表》中“藁稭陶匏”也印證了這一用法()。
    • 農作物稈子:唐代陸龜蒙在詩中描述焚燒“藳稭”如塵埃,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提到用藁稭插地捕鹌鹑,均指稻麥稈()。

需注意,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方言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辭海》或《漢紀》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敖庾裱褫荜路藍縷不順眼不旋跬懲創侈口椎胸跌足笃祿绀蝶圪節篝燈呵凍沽恩瞡瞡黑鼾宏覆喉擦音會武宴呼音見志寂處解雇警辯驚竄寄適菤葹駿犇駿圖舉子糠菜半年糧康惠康順廪台禮辟鸾停鹄峙輪裳幔幕摩托車運動破弱強圉琴弦窮下毬杖繞結儒道儒巾賽寶三謡山水意慎謹淑尤頌禮訟狀挑兵托大嗚呃鮮芳賢能娴淑小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