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獻俘的意思、獻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獻俘的解釋

(1).古代一種軍禮。凱旋時以所獲俘虜獻于宗廟,顯示戰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 師﹞振旅,愷以入于 晉 。獻俘、授馘,飲至、大賞。” 杜預 注:“獻 楚 俘於廟。” 唐 陳子昂 《為建安王與諸将書》:“六軍長驅,此月将發,恨不得與諸公等共觀諸将斬馘獻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我兵﹞并獲 青海 叛賊 羅蔔藏丹津 ,先後檻入,行獻俘禮。”

(2).泛指獻交俘獲之人。 清 陳夢雷 《解介士傳》:“﹝ 伍員 ﹞選壯士伏大澤中,夜縱火, 敖 果率衆譟而出,悉擒之,加束縛,獻俘於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獻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曆史背景和現代解釋兩個層面理解:

一、核心定義

  1. 古代軍禮儀式
    指戰争勝利後,軍隊凱旋時将俘虜獻于宗廟或君主,以展示戰功。這一儀式具有祭祀和彰顯武力的雙重意義。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晉國“獻俘受馘”,即戰後向宗廟獻俘。

  2. 廣義用法
    泛指将俘獲的敵人或戰利品上交,如清代平定叛亂後“獻俘于太廟”的記載。

二、曆史背景與實例

三、擴展含義

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将成果或榮譽歸功于集體或上級,例如學術研究中提到“獻俘式緻謝”。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四、相關成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禮細節,可參考《左傳》《隋書》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獻俘的意思

《獻俘》是一個名詞詞組,指的是戰争中獲得的敵軍俘虜被獻上、送交給上級或國家。這一行為通常代表着勝利者的功績和對敵軍的勢力壓制。

拆分部首和筆畫

《獻俘》的兩個字都屬于漢字。其中,“獻”字的部首是犬,總計10個筆畫;“俘”字的部首是人,總計10個筆畫。

來源和使用

《獻俘》這個詞源自古代戰争中的行軍激戰,當勝利者俘獲大批敵軍士兵時,他們會把俘虜獻給君主或上級。這樣的行動旨在向君主展示自己的勝利和勇武。

目前,《獻俘》這個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逐漸褪去具體的曆史涵義,而更多地用于描述将敵方人員或物品虜獲并 “獻”給某人、某組織、政府等的情況。

繁體字

《獻俘》的繁體字寫作「獻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使用中,繁簡體字還未分化,因此《獻俘》的古代漢字寫作與現代繁體字相同,即「獻俘」。

例句

1. 在軍隊的英勇作戰下,敵方的大批士兵被俘獲,他們将會獻俘給王國的君主。

2. 戰勝仇敵後,将獻俘的行為成為了慶祝勝利的一部分。

組詞

1. 獻花:将鮮花獻給某人或某個場合的行為。

2. 獻血:主動将自己的血液捐獻給需要的人。

3. 俘虜:被敵方俘獲的士兵或民衆。

近義詞

1. 奉上:将某物或某人敬獻、奉送給他人的行為。

2. 獻上:将所持的物品或所掌握的人送給他人。

反義詞

1. 釋放:釋放俘虜,放其自由。

2. 解救:救出被敵方俘獲的人或動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