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上的風帆。 宋 梅堯臣 《和韓欽聖學士襄陽聞喜亭》:“檣帆落處遠鄉思,砧處動時歸客情。”
“樯帆”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樯帆”由“樯”和“帆”組成,字面指船上的桅杆(樯)和風帆(帆),合稱表示船隻的航行裝置。例如宋代梅堯臣的詩句“樯帆落處遠鄉思”,即用“樯帆”代指船隻,表達離鄉遠行的意境。
字面意義
比喻意義
在特定語境中,“樯帆”被引申為團隊的核心人物或領導者。若“樯帆”離去,則比喻團隊失去支柱或方向,類似“群龍無首”。不過此用法較為罕見,多見于文學性表達。
與“樯”相關的成語包括“樯傾楫摧”(形容船隻損毀,比喻局勢危急)和“風樯陣馬”(喻氣勢雄壯)。
“樯帆”本義為船桅與船帆,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在引申用法中可象征關鍵人物或集體支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樯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挂着帆的桅杆”,通常用來形容船隻行駛的姿态和風帆的形态。
《樯帆》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巾(jīn),其中木是四畫,巾是三畫。整個詞語共有十個筆畫。
《樯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文學作品《木蘭辭》中的一句詩句:“樯橹灰飛煙滅。”該詩句描寫了木蘭從戰場歸來的壯麗場面。根據這句詩句,後人就創造了“樯帆”這個詞彙來形容船隻行駛的形态。
在繁體字中,《樯帆》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即“樯帆”。沒有特殊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部分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樯帆》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出入,基本上是相同的。
1. 船上的樯帆迎着風,迅速駛向遠方。
2. 春風吹拂着樯帆,籠罩着遠海。
1. 帆船:指裝有帆的船隻。
2. 帆海:指帆船在海上航行。
3. 樯柱:指用來固定帆的桅杆。
帆船、揚帆、起帆
維持、停泊、停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