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瑕録用的意思、棄瑕録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瑕録用的解釋

謂不計較缺點、過失而錄用人才。 三國 吳 陸瑁 《與暨豔書》:“夫聖人嘉善矜愚,忘過記功,以成美化。加今王業始建,将一大統,此乃 漢高 棄瑕録用之時也。” 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録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 唐 陸贽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舍己從人,故能通天下之志;棄瑕録用,故能盡天下之才。” 清 蔣士铨 《桂林霜·閨誠》:“朝廷赦以不死,又復棄瑕録用,使之專閫。”亦作“ 棄瑕取用 ”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於是提劍揮鼓,發命東夏,收羅英雄,棄瑕取用。”《三國志·吳志·朱據傳》:“ 據 以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過,棄瑕取用,舉清厲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棄瑕錄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ì xiá lù yòng,其核心含義是不計較人才過去的缺點或過失,給予任用機會。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曆史用例

  1. 三國時期:
    吳國陸瑁在《與暨豔書》中提到:“加今王業始建,将一大統,此乃漢高棄瑕錄用之時也。”
  2. 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寫道:“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
  3. 唐代:
    陸贽在奏疏中主張“舍己從人,棄瑕錄用”,以盡天下之才。

三、用法與場景


四、近義詞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後漢書》《文選》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棄瑕録用

《棄瑕録用》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放棄缺點而使用。該詞由四個字組成,可以拆分為“弓(㇐)”、“王(玉字部首)”、“钅(金字部首)”和“攵(武字部首)”。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棄瑕錄用」,是以繁體字的形式傳承下來的。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樣化,經過漫長的發展,“棄瑕録用”這個詞逐漸被固定下來。

以下是一個使用《棄瑕録用》的例句:

他在招聘中選擇了一位素質優秀但有一些缺點的員工,因為他相信棄瑕録用的原則。

《棄瑕録用》可以用于組成其他詞語,如“棄前録後”(舍棄過去,錄用以後)。

近義詞可以是“舍瑕替用”、“棄瑕取優”,意思都是指舍棄缺點,選擇更好的替代。

反義詞可以是“品瑕留取”,表示保留存在的缺點或瑕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