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職的意思、識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職的解釋

謂得當。 唐 韓愈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既極乃通發 紹述 ,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和州志藝文書序例》:“言語文章,胥歸識職,則師法可復而古學可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識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í zhí,其核心含義為“得當”,常用于描述事物或言辭的恰當性。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核心
    “識職”指事物處理或文字表達的恰到好處、合乎規範。例如在文學創作中,用詞精準、結構合理即可稱為“識職”。

  2. 引申内涵
    唐代韓愈在《南陽樊紹述墓志銘》中提到“文從字順各識職”,強調文章應邏輯清晰、用詞妥帖;清代章學誠則通過“言語文章,胥歸識職”指出文辭需符合傳統規範,才能複興古學。


二、來源與用例


三、綜合理解

“識職”既體現古典文論中對文字規範的要求,也可擴展至現代人對職業的理性态度。其核心始終圍繞“恰當性”與“分寸感”,強調事物應處于合理的位置或表達方式。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文史通義》相關研究或語言學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識職,讀音為shí zh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對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給予詳細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識 (shí):該字的部首為讠(言字旁),由7個筆畫組成。 - 職 (zhí):該字的部首為耳,由11個筆畫組成。 來源: 識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字的創制過程中。在古代,人們通過觀察天地萬物、思考人類社會,逐漸總結出一些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将其以形象的符號記錄下來,這就是漢字的起源。識職則代表着懂得和理解自己的職責和責任,能夠積極履行、忠誠盡職。 繁體: 在繁體字中,識職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時候的識字寫法為「⿰言+中」,而職字寫法為「⿱耳+人」。 例句: 1. 作為一名領導,我們應該認真識職,不辜負群衆的期望。 2. 他在工作中表現出極高的識職意識,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和贊賞。 組詞: 與識職相關的組詞有: 1. 自覺識職:自覺地認識并承擔起自己的職責。 2. 責無旁貸:表示應該肩負起責任,毫不推诿。 3. 忠誠盡職:忠于職守,全力以赴地履行自己的義務。 4. 盡職盡責:指盡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辜負賦予的任務。 近義詞: 與識職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認識責任、了解職責、明白本職、知情達理。 反義詞: 與識職意思相反的詞語有:不識職責、逃避責任、不履職、漠視職務。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于識職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有了全面的了解。識職體現了對于職責和責任的認知和理解,是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應該持有的态度和價值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