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殺;殺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昔 世祖 微時,過 江陽縣 ,有一子。望氣者言 江陽 有貴兒象, 王莽 求之而獠殺之。”
“獠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指“捕殺”或“殺害”,常用于描述對人或動物的殺戮行為。拼音為liáo shā,注音符號為ㄌㄧㄠˊ ㄕㄚ。
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籍《水經注·江水一》中有明确記載:
“昔世祖微時,過江陽縣,有一子。望氣者言江陽有貴兒象,王莽求之而獠殺之。”
此例描述王莽因占卜者預言江陽有“貴兒”,遂派人捕殺該孩童。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屬于生僻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參考《水經注》相關章節。
獠殺(lǎo sh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殘酷地殺害。它由“犬”和“殳”兩個部首構成,表示用殘忍手段殺死。這個詞語常用于描述野蠻和暴力的殺戮行為。
獠的部首是犬(quǎn),殺的部首是殳(shū)。
犬字的拼音是quǎn,它的筆畫數為4。
殳字的拼音是shū,它的筆畫數為7。
獠字最早出現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中,釋義為野獸。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野蠻殺戮的意思。
繁體字“獠”與簡化字“獠”相同,都表示同一個詞語“獠殺”。
在古代,獠的寫法為“犛”,殺的寫法為“殺”。這與現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
暴徒對無辜人民進行獠殺,引起了公憤。
這個殺人案件展現出了殘忍的獠殺現場。
獠殺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彙,如:獠牙、野蠻獠、野蠻獠視等。
獠殺的近義詞有殺戮、殘殺、屠殺。
獠殺的反義詞是拯救、保護、寬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