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杀;杀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昔 世祖 微时,过 江阳县 ,有一子。望气者言 江阳 有贵儿象, 王莽 求之而獠杀之。”
“獠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基本含义
指“捕杀”或“杀害”,常用于描述对人或动物的杀戮行为。拼音为liáo shā,注音符号为ㄌㄧㄠˊ ㄕㄚ。
历史用例
该词在古籍《水经注·江水一》中有明确记载:
“昔世祖微时,过江阳县,有一子。望气者言江阳有贵儿象,王莽求之而獠杀之。”
此例描述王莽因占卜者预言江阳有“贵儿”,遂派人捕杀该孩童。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属于生僻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语境,可参考《水经注》相关章节。
獠杀(lǎo sh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残酷地杀害。它由“犬”和“殳”两个部首构成,表示用残忍手段杀死。这个词语常用于描述野蛮和暴力的杀戮行为。
獠的部首是犬(quǎn),殺的部首是殳(shū)。
犬字的拼音是quǎn,它的笔画数为4。
殳字的拼音是shū,它的笔画数为7。
獠字最早出现在古代的《说文解字》中,释义为野兽。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野蛮杀戮的意思。
繁体字“獠”与简化字“獠”相同,都表示同一个词语“獠杀”。
在古代,獠的写法为“犛”,杀的写法为“殺”。这与现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
暴徒对无辜人民进行獠杀,引起了公愤。
这个杀人案件展现出了残忍的獠杀现场。
獠杀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汇,如:獠牙、野蛮獠、野蛮獠视等。
獠杀的近义词有杀戮、残杀、屠杀。
獠杀的反义词是拯救、保护、宽恕。
阿尔及尔鳌头独占白骨露野陂阤碧泪城编充公传锡盗帅搭飒掂斤估两东都门耳掴子二首六身蕃茂飞溅妇妖赓咏国寳寒士呵辱幻灯交缨教诱荆棘铜驼鸡啼烂糟糟老虎车两道头廉裾嶚剌理值沦胥履方满目萧然蛮鞾灭虢取虞某某曩年南蛮能者为师女能人品緑披索掊取迁军权度嚷刮人瑞三检沈大铁路勝期失张失志四圣谛泰皇天成地平霆雷踠辔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