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幄的意思、公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幄的解釋

指将軍的營帳。《新唐書·李光弼傳》:“初,賊至, 光弼 設公幄城隅,以止息,經府門不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幄”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由“公”與“幄”組合而成。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公”指代官方事務或公共領域,如《周禮》中“公事有公物”;“幄”原指帳幕,《說文解字》注“幄,帳也”,特指古代帝王、官員處理政務時所用的帷帳,例如《後漢書》記載“天子居青陽左個,乘鸾路,駕蒼龍,載青旂,衣青衣,服青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以迎春于東郊。還,乃賞公卿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慶賜遂行,毋有不當。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毋失經紀,以初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于參保介之禦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反,執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禦,命曰‘勞酒’”。(來源:漢典網)

結合詞素分析,“公幄”可釋義為古代君主或官員處理公務的專用帷帳,常見于描述宮廷儀典或軍政決策場景。例如清代文獻《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提及“郊祀畢,帝禦公幄,百官稱賀”,此處的“公幄”即指帝王祭祀後處理政事的臨時場所。該詞體現了中國古代政治活動與空間儀軌的關聯性。(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網絡擴展解釋

“公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公幄(拼音:gōng wò)指将軍的營帳,是古代軍事場景中将領處理事務或臨時駐紮的場所。例如《新唐書·李光弼傳》記載:“光弼設公幄城隅,以止息,經府門不顧。”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軍事文獻:多用于史書或兵書,描述将領的駐紮地(如《新唐書》中的用例)。
  2. 文學描寫:常見于古典小說或詩詞中,體現戰争場景的細節。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唐書》或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目拜橋表俗比落逼笮不管一二不蔓不支不孕茶食蟲螟創草丹書白馬叨貪調泛發體發征風綴負逋改稽高效能規求簂步搖豪牦好謀黃糧皇輿講劍降辱汲汲顧影驚風經脈金相玉振糧庫鹿樹密篠南樓捏故怒芒錢褡子遷侵俏樣子氣局青殿覃心瓊片散台山雞照影首車纾回水泵算術平均數歲駕田入題輿網球衛星通信地球站險服小世界效死輸忠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