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将軍的營帳。《新唐書·李光弼傳》:“初,賊至, 光弼 設公幄城隅,以止息,經府門不顧。”
“公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公幄(拼音:gōng wò)指将軍的營帳,是古代軍事場景中将領處理事務或臨時駐紮的場所。例如《新唐書·李光弼傳》記載:“光弼設公幄城隅,以止息,經府門不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新唐書》或漢典等來源。
公幄(gōng wò)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宮中的帳幕”之意。它指的是在古代宮廷中供公主居住的帳幕,也可以引申為公卿、将帥的住所。
公幄的部首是“⺆”(丶),屬于“人”字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0。
公幄由“公”和“幄”兩個字組成。
“公”字最初表示“衆人一起”的意思,後來引申為指官銜或官職,泛指在社會上有地位、有威望的人。
“幄”字最初是指帳幕的簾子,後來引申為住所、居所。
兩個字組合到一起,形成了“公幄”,含義是宮中的帳幕或高官的住所。
公幄的繁體字為 “公廄”。
在古代,公幄的寫法為“公壴”,其中的“壴”字是“幄”的古體。也有一種寫法是“公幥”,将“丶”(幕)和“⺆”(公)組合而成。
宮中的公主居住在華麗的公幄之中。
組詞:公卿、公主、幕府。
近義詞:華麗的住所、高級官員住所。
反義詞:平凡的住戶、普通人的居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