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泠然的意思、泠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泠然的解釋

(1).輕妙貌。《莊子·逍遙遊》:“夫 列子 禦風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 注:“泠然,輕妙之貌。” 宋 陳師道 《和和叟第課還自都下》:“青雲直上馬如龍,來往泠然若禦風。” 清 趙執信 《彭蠡湖》詩:“泠然乘風遊,託身任毫毛。”

(2).寒涼貌;清涼貌。《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子牟》:“叟乃授之微弄,座客心骨泠然。” 清 秋瑾 《黃海舟中感懷》詩之二:“天風吹面泠然過,十萬煙雲眼底收。”

(3).形容清越激揚的聲音。《晉書·裴楷傳》:“ 綽 子 遐 ,善言玄理,音辭清暢,泠然若琴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古鏡﹞今扣之,其聲泠然纖遠。” 趙光榮 《裡湖紀遊》詩之四:“泠然時一鳴,故向人飛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泠然(líng rán)在漢語中主要有三重含義,需結合古籍用例理解其本義與引申義:


一、形容聲音清越悠揚

指聲音清脆悅耳,如風鈴、琴音等自然或人為的聲響。

古籍例證:

《莊子·逍遙遊》載:“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 此處“泠然”形容乘風飛行時風聲清越,似天籁之音 。

《文選·沈約〈鐘山詩〉》亦用“泠然”描繪鐘磬之聲:“八音泠然成韻”,凸顯音律純淨悠揚 。


二、形容清涼、微寒之感

表寒意輕襲的體感,多用于自然風露。

古籍例證:

《醒世恒言》第四卷寫:“晚風泠然,微有寒意”,直指晚風帶來的清涼觸感 。

宋代陸遊《夜坐庭中》詩雲:“泠然洗我心”,以“泠然”喻夜氣清涼,滌蕩心神 。


三、引申為超脫、無拘束的心境

由“禦風而行”的意象衍生,表精神自由、不滞于物的狀态。

古籍例證:

《莊子·逍遙遊》中“泠然善也”不僅狀風聲,更暗喻列子超然物外的境界 。

明代宋濂《諸子辯》評列子“泠然禦風,遺世獨立”,強化其精神層面的灑脫 。


現代用法補充

當代語境中,“泠然”仍保留古義,常見于文學描寫:


權威參考來源:

  1.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釋“泠然”為“清和之貌”
  2. 《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注“八音泠然”為“聲清徹也”
  3.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綜合聲、溫、心境三義
  4.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标注“清涼;聲音清越”雙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泠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íng rán,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輕妙、超脫之貌
    源自《莊子·逍遙遊》:“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形容輕盈飄逸的姿态,後引申為超凡脫俗的意境。例如宋代陳師道詩句“來往泠然若禦風”即用此意。

  2. 清涼、寒涼之貌
    指代微涼或清新的狀态。如李白《登太白峰》中“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這裡的“泠風”即清涼之風。另《呂氏春秋》提到“泠風”為和風,進一步強化了“清涼”的意象。

  3. 形容清越激揚的聲音
    用于描繪清脆悠揚的聲響。例如《晉書》記載“音辭清暢,泠然若琴瑟”,沈括《夢溪筆談》亦以“泠然纖遠”描述古鏡之聲。


二、古籍與文學引用


三、用法與擴展


“泠然”是一個兼具視覺(清涼)、聽覺(清越)與意境(超脫)的多維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亦在現代語境中延續其詩意。

别人正在浏覽...

比際不格慚凫企鶴誠僞點鬟斷碛發意關情封建地租富室鋼鋒搆閑光景官卷寒霜和志何足歡谑掍成漸不可長狡刻矜踞酒酲俊俏開蔔可信恐赫浪蘂浮花老婆子兩樣燎漿裡試吏體羅截冒濁梅花曲梅煎名垂千秋排兒盤管鍬锸巧故陗壍敲牙料嘴稔成讪筋山翁舍舊謀新逝魄署劵説破嘴肅括天理人情條約骰錢外門危言聳聽溫厲銷愞霞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