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泠然的意思、泠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泠然的解釋

(1).輕妙貌。《莊子·逍遙遊》:“夫 列子 禦風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 注:“泠然,輕妙之貌。” 宋 陳師道 《和和叟第課還自都下》:“青雲直上馬如龍,來往泠然若禦風。” 清 趙執信 《彭蠡湖》詩:“泠然乘風遊,託身任毫毛。”

(2).寒涼貌;清涼貌。《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子牟》:“叟乃授之微弄,座客心骨泠然。” 清 秋瑾 《黃海舟中感懷》詩之二:“天風吹面泠然過,十萬煙雲眼底收。”

(3).形容清越激揚的聲音。《晉書·裴楷傳》:“ 綽 子 遐 ,善言玄理,音辭清暢,泠然若琴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古鏡﹞今扣之,其聲泠然纖遠。” 趙光榮 《裡湖紀遊》詩之四:“泠然時一鳴,故向人飛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泠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íng rán,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輕妙、超脫之貌
    源自《莊子·逍遙遊》:“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形容輕盈飄逸的姿态,後引申為超凡脫俗的意境。例如宋代陳師道詩句“來往泠然若禦風”即用此意。

  2. 清涼、寒涼之貌
    指代微涼或清新的狀态。如李白《登太白峰》中“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這裡的“泠風”即清涼之風。另《呂氏春秋》提到“泠風”為和風,進一步強化了“清涼”的意象。

  3. 形容清越激揚的聲音
    用于描繪清脆悠揚的聲響。例如《晉書》記載“音辭清暢,泠然若琴瑟”,沈括《夢溪筆談》亦以“泠然纖遠”描述古鏡之聲。


二、古籍與文學引用


三、用法與擴展


“泠然”是一個兼具視覺(清涼)、聽覺(清越)與意境(超脫)的多維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亦在現代語境中延續其詩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泠然

《泠然》(líng rán)是一個漢字,意思是心境甯靜、無欲無求的狀态。它由部首氵和音符倉組成,共有九畫。

《泠然》的來源

《泠然》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如《詩經》、《楚辭》等。這個詞用來描述心境甯靜、無欲無求的意境。

《泠然》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泠然》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氵”和“音符倉”。它共有九畫,用筆的順序是:豎、豎、撇、捺、撇、橫、豎、撇、點。

《泠然》的繁體字

《泠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淩然」。它和簡體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時人們會用不同的方式書寫《泠然》這個詞。例如在秦代,它的寫法是「淩然」,意思也是一樣的。

《泠然》的例句

1. 他面對考試結果時,心态泠然,不為成績所困擾。

2. 在山間散步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一種泠然的甯靜。

相關詞彙

組詞:泠泠、泠寒、泠如、泠泠不絕。

近義詞:甯靜、祥和、清淨。

反義詞:憂慮、煩擾、紛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