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惹犯惡人,自取禍殃。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三折:“撩蜂剔蠍,打草驚蛇,壞了咱牆頭上傳情簡帖。” 元 無名氏 《射柳捶丸》第一折:“見如今無名草寇侵邊上,他正是撩蜂剔蠍将殘生喪。”《水浒傳》第二六回:“我本待聲張起來,卻怕他沒人做主,惡了 ********* ,卻不是去撩蜂剔蠍。”
“撩蜂剔蠍”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該成語比喻故意招惹惡人或危險事物,最終自讨苦吃。字面意思是“撥弄蜂群、挑逗蠍子”,通過激怒具有攻擊性的生物來影射現實中的危險行為。
結構特點
由“撩蜂”和“剔蠍”兩個動作組成,屬聯合式成語,感情色彩為中性,但實際多用于警示或批評。
使用場景
經典出處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自然現象比喻人際中的危險行為,強調“勿主動招惹是非”的處世智慧。具體使用需結合語境判斷對象是否為“惡人”或“潛在危險”。
《撩蜂剔蠍》是一個成語,意為挑撥離間、故意引發紛争。用來形容人以煽風點火的手段激怒他人,制造矛盾,使局勢更加緊張。
成語“撩蜂剔蠍”的拆分部首為手、虍、虍,其中“手”為手部,表示與手有關;“虍”為“虎”的旁字部,表示與虎有關。其總筆畫數為13畫。
《撩蜂剔蠍》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和傳說。它形象地描述了蜂群和蠍子在争鬥中的情景,成為了警示人們不要煽動紛争、制造麻煩的姿态。
《撩蜂剔蠍》的繁體字為「撩蜂剔蠍」。
在古時候,撩蜂剔蠍的漢字寫法并沒有确定的規定,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寫法。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我們無法确認,因為它并未明确記錄在古代重要字典中。
1. 小明的暗諷言辭撩蜂剔蠍,使得辦公室的氣氛更加緊張。
2. 這個政客善于撩蜂剔蠍,他的目的就是激起人們之間的矛盾,以便獲得更多的支持。
1. 組詞:撩撥、挑撥、煽動。
2. 近義詞:煽動離間、離間挑撥、煽風點火。
3. 反義詞:團結一緻、和諧共處、友好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