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一種用人擡的代步工具。多為老人乘坐。《漢書·王莽傳下》“朝見挈茵輿行” 顔師古 注引 晉 晉灼 曰:“豈今之闆輿而鋪茵乎?” 唐 高彥休 《唐阙史·李丞相特達》:“蹇驢村僕,不得與鳴珂武衛者較進……伺闆輿出,拜於道左。” 清 魏源 《客懷》詩之六:“地平如闆輿,天覆如穹廬。”
(2). 晉 潘嶽 《閑居賦》:“太夫人乃禦闆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後因以代指官吏在任迎養父母之詞。 唐 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榮祿上及親,之官隨闆輿。” 元 薩都剌 《題劉山長雪夜闆輿圖》詩:“闆輿行樂處,鶴髮儘鬖鬖。人子誰無母, 劉 家獨有男。” 清 黃宗羲 《工部郎中姜公夫人錢氏祔葬墓志銘》:“令子京兆 希轍 ,孝愛之德聞於天下,闆輿所至,讌喜相從。”
“闆輿”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古代代步工具
指一種由人力擡行的木制交通工具,主要用于老人出行,類似于轎子。其名稱中的“闆”強調材質,“輿”則指代車轎類載具。
官吏迎養父母的代稱
源自晉代潘嶽《閑居賦》中“太夫人乃禦闆輿”的典故,後引申為官員在任期間接父母同住的雅稱。例如唐代岑參詩句“之官隨闆輿”,即用此意。
别稱與演變
該詞在文獻中也被寫作“版輿”或“步輿”,含義相同。隨着時代發展,其實際交通工具的功能逐漸淡化,文化象征意義更為突出。
注意語境差異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身體僵硬、行動遲緩”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建議結合上下文優先考慮前兩種釋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來源)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