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惹犯恶人,自取祸殃。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一折:“见如今无名草寇侵边上,他正是撩蜂剔蝎将残生丧。”《水浒传》第二六回:“我本待声张起来,却怕他没人做主,恶了 ********* ,却不是去撩蜂剔蝎。”
“撩蜂剔蝎”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该成语比喻故意招惹恶人或危险事物,最终自讨苦吃。字面意思是“拨弄蜂群、挑逗蝎子”,通过激怒具有攻击性的生物来影射现实中的危险行为。
结构特点
由“撩蜂”和“剔蝎”两个动作组成,属联合式成语,感情色彩为中性,但实际多用于警示或批评。
使用场景
经典出处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自然现象比喻人际中的危险行为,强调“勿主动招惹是非”的处世智慧。具体使用需结合语境判断对象是否为“恶人”或“潜在危险”。
《撩蜂剔蝎》是一个成语,意为挑拨离间、故意引发纷争。用来形容人以煽风点火的手段激怒他人,制造矛盾,使局势更加紧张。
成语“撩蜂剔蝎”的拆分部首为手、虍、虍,其中“手”为手部,表示与手有关;“虍”为“虎”的旁字部,表示与虎有关。其总笔画数为13画。
《撩蜂剔蝎》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和传说。它形象地描述了蜂群和蝎子在争斗中的情景,成为了警示人们不要煽动纷争、制造麻烦的姿态。
《撩蜂剔蝎》的繁体字为「撩蜂剔蠍」。
在古时候,撩蜂剔蝎的汉字写法并没有确定的规定,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写法。然而,具体的古代写法我们无法确认,因为它并未明确记录在古代重要字典中。
1. 小明的暗讽言辞撩蜂剔蝎,使得办公室的气氛更加紧张。
2. 这个政客善于撩蜂剔蝎,他的目的就是激起人们之间的矛盾,以便获得更多的支持。
1. 组词:撩拨、挑拨、煽动。
2. 近义词:煽动离间、离间挑拨、煽风点火。
3. 反义词:团结一致、和谐共处、友好合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