龡豳的意思、龡豳的詳細解釋
龡豳的解釋
用籥吹奏 豳 人的樂歌。古代祈禱風調雨順、農業豐收的一種儀式。語出《周禮·春官·籥章》:“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國祈年于田祖,龡《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國祭蠟,則龡《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 鄭玄 注:“《豳詩》,《豳風·七月》也。吹之者,以籥為之聲。” 劉師培 《文說·和聲篇》:“龡《豳》息蠟,音并合于籥章。”
詞語分解
- 龡的解釋 龡 ī 古同“吹”。 筆畫數:; 部首:龠; 筆順編號:
- 豳的解釋 豳 ī 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旬邑縣西南。 筆畫數:; 部首:豕;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龡”和“豳”均為生僻漢字,具體釋義如下:
1. 龡(chuī)
- 字形結構:由“龠”(yuè,古代管樂器)和“欠”(張口呼氣)組成,屬于會意字。
- 本義:指吹奏樂器,是“吹”的異體字。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用口吹奏龠類樂器的動作,例如《說文解字》中注:“龡,吹也,從龠、欠聲。”
2. 豳(bīn)
- 字形演變:甲骨文中為“山”與“豕”(野豬)的組合,後演變為“分”夾于兩“豕”間的結構。
- 含義:
- 古地名:周朝諸侯國名,位于今陝西省旬邑縣、彬州市一帶。《詩經》中的《豳風》即收錄此地民歌。
- 曆史變遷:唐代因避諱改“豳州”為“邠州”,現為陝西省彬州市。
補充說明
兩字均屬罕見用字,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若需深入研究,建議查閱《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專業文獻,或結合具體古籍上下文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龡豳》這個詞是一個罕見的漢字,意思指的是一種古代樂器。該字的讀音為“chuō bīn”,可介紹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方面,這個字的部首是龍(㇆)和豕(豸)。
筆畫方面,這個字共有20個筆畫,具體順序依次是:
1. 橫
2. 豎
3. 橫
4. 橫
5. 橫
6. 橫
7. 橫
8. 橫
9. 彎鈎
10. 豎
11. 豎
12. 豎
13. 豎折
14. 橫
15. 豎
16. 橫
17. 橫
18. 橫
19. 橫
20. 橫
至于這個字的來源,它是古代樂器的名稱,但關于其具體來源的資料較為稀缺。
這個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我無法提供準确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個《龡豳》這個詞的例句:
在古代的宮廷樂隊中,龡豳是常見的樂器之一,發出悠揚的音樂。
對于更多相關信息,比如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的内容,由于《龡豳》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彙,目前可能沒有确切的相關信息提供,抱歉無法給出具體的回答。希望這些簡要的解釋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