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澤的意思、方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澤的解釋

即方丘。古代夏至祭地祇的方壇。因為壇設于澤中,故稱。《廣雅·釋天》:“圓丘大壇,祭天也;方澤大折,祭地也。” 王念孫 疏證引《周禮·春官·大司樂》:“夏日至,於澤中之方邱奏之,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圓丘方澤,所以享天神地祇。” 宋 蘇轼 《郊祀奏議》:“當郊之歲,以夏至祀地祇於方澤。”《六部成語·禮部》:“方澤:地壇之祭,掘地為方池,貯水以祭,謂之方澤。”

大澤。方,通“ 旁 ”。《文選·張衡<歸田賦>》:“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邱。” 張銑 注:“方澤,大澤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澤”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祭祀地祇的方壇

  1. 基本定義
    “方澤”即“方丘”,是古代夏至時祭祀地祇(土地神)的方形祭壇。根據《廣雅·釋天》記載:“圓丘大壇,祭天也;方澤大折,祭地也。”。其形制為方形,因祭壇建于水澤之中而得名,與圓丘(祭天的圓形高壇)形成天地對應的祭祀體系。

  2. 曆史文獻佐證

    • 《周禮·春官·大司樂》提到:“夏日至,於澤中之方邱奏之。”,說明祭祀時需在澤中設壇,并配以特定禮樂。
    • 唐代楊炯的《少室山少姨廟碑》和宋代蘇轼的《郊祀奏議》中也多次提及方澤的祭祀功能。

二、地理含義:大澤

“方”通“旁”,意為廣闊,“澤”指水彙聚之地,因此“方澤”可引申為大澤(大型湖泊或沼澤)。如漢代張衡《歸田賦》中“龍吟方澤,虎嘯山邱”,此處的“方澤”即指廣闊的水域。

三、作為人名的寓意(補充信息)

“方澤”常用于人名,其中:

“方澤”的核心含義與古代祭祀制度相關,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作為地理或人名時,則需根據語境具體分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廣雅》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澤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方和澤,方字的部首是方,澤字的部首是氵。方字的筆畫數為四畫,澤字的筆畫數為八畫。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理概念,指的是四方之地、廣闊之域,也用來表示平坦、開闊的地方。方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方字的古代形态是一個矩形的圖形,代表正方形的形狀,澤字的古代形态是一個水滴的圖形,象征着水澤的潤澤之意。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方澤這個詞語,給人一種廣闊開闊的感覺。 以下是幾個關于方澤的例句: 1. 那片方澤上有着無邊無際的草原。 2. 走出城市,踏入方澤,心情頓時舒暢了許多。 方澤這個詞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許多詞組,如方澤大地、方澤天下等,都表示廣袤無邊的意味。在意義上,方澤與草原、原野等詞語比較接近,具有相似的含義。 方澤的近義詞包括平原、荒野等,它們都指的是廣闊平坦的地方。而反義詞則可以是山巒、山嶽等,表示地勢高聳的地方。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