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遼隧 ”。古縣名。 漢 置, 後漢 廢。 公孫度 複置, 晉 廢。故址在今 遼甯省 海城市 一帶。《漢書·地理志下》:“﹝ 遼東郡 ﹞縣十八…… 遼隊 , 莽 曰 順睦 。”《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 淵 遂發兵,逆於 遼隧 ,與 儉 等戰。”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大遼水》:“﹝ 遼水 ﹞又南逕 遼隊縣 故城西, 王莽 更名之曰 順睦 也。 公孫淵 遣将軍 畢衍 拒 司馬懿 於 遼隊 ,即是處也。”
"遼隊"是一個曆史地名,其核心含義指向中國古代的一個縣級行政區劃。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曆史地理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遼隊"(Liáo Duì)是東漢至魏晉時期遼東郡的屬縣,屬幽州管轄。其名稱中的"遼"指遼東郡,"隊"通"隧",意為邊塞要道或關隘,合稱即"遼東郡的關隘要地"。該地名最早見于《後漢書·郡國志》,南北朝後逐漸廢棄。
二、曆史沿革與地理定位
三、現代地理位置考據
據《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及考古研究,遼隊縣故城遺址位于今遼甯省海城市西四鎮一帶,地處遼河下遊沖積平原,為漢代控制遼東走廊的戰略要沖 。
參考資料來源
(注:權威學術文獻暫無公開線上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詢原文。)
“遼隊”是一個曆史地理名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遼隊”是古代縣名,也寫作“遼隧”。漢代設置該縣,東漢時廢除,後由公孫度(東漢末年遼東割據勢力)複置,晉代再次廢除。其故址位于今遼甯省海城市一帶。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遼隊”作為成語表示“隊伍龐大”,但這一用法缺乏曆史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誤讀或引申義。建議以曆史地理含義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三國志》等原始史料。
白藏百舌兒不任穿蹄出類刍粟倅車代代花待聘打麻煩镫台電怒釣譽定端第宅杜園筍督陣風回電激感恩珠勾軍關防狠酷懷寶迷邦踝胫花街柳巷懽會踐期教授均籴郡主拘訊科威特口裡理掾媚筆民牧納屦踵決納揆逆旅派定破山椌楬切切察察瑞命傻勁賞客奢靡市物瘦瘠衰摧死勁隋侯之珠讨貳滔漫鐵齒杷物官無向先睹為快象版賢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