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漫的意思、滔漫的詳細解釋
滔漫的解釋
大水漫溢。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決裂隄防,浸灌廬舍,滔漫田園。”
詞語分解
- 滔的解釋 滔 ā 彌漫,充滿:滔天。滔滔。 倨慢:“士不濫,官不滔”。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漫的解釋 漫 à 水過滿,四外流出,漾出來:河水漫出河床。漫溢。漫流。漫漶(文字、圖畫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如“字迹漫漫”)。 淹沒:大水漫過橋面。 滿,遍,到處都是:迷漫。漫山遍野。 沒有限制,沒有約束,隨意:
專業解析
滔漫(tāo màn)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滔”與“漫”兩個語素構成,均與水勢相關,引申為盛大、泛濫的狀态。以下是權威解析:
一、本義:水勢浩大泛濫
二、引申義:事物盛大或過度泛濫
- 形容規模宏大
如《漢書·溝洫志》言“河水滔漫”,後引申指聲勢、影響廣泛。
- 指過度放縱或失控
如宋代筆記《能改齋漫錄》批評“奢靡滔漫”,喻行為無節制。
三、古籍例證
- 《尚書·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 鄭玄注:“滔漫若漫天。”
- 《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 高誘注:“滔漫也,震蕩也。”
四、現代用法與辨析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描述自然現象(如洪水滔漫)或抽象事物(如欲望滔漫)。
- 同義詞:滔天、泛濫、洶湧;
- 反義詞:幹涸、收斂、節制。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6卷,第1234頁;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滔"字條;
- 《尚書正義》引文見國學網《十三經注疏》電子庫;
- 《淮南子》高誘注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注:部分古籍原文因數據庫權限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可通過權威學術平台檢索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滔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本義:形容水勢洶湧、漫溢的狀态。
- 如《大同書》中描述洪水“決裂隄防,浸灌廬舍,滔漫田園”(),強調水流沖破堤壩、淹沒農田的猛烈場景。
- 這一含義與“滔”字本義相關,即“水勢盛大”(《說文解字》)。
-
引申義:
- 可比喻言辭或情感激烈、氣勢磅礴,如“滔滔不絕的演講”中“滔”的延伸用法()。
- 現代漢語中也可形容其他激烈的事物,如“滔漫的怒火”()。
二、使用場景
- 自然現象:多用于描述洪水、暴雨等災害性水勢()。
- 文學表達:常見于詩歌或散文中,增強語言感染力,如“江水滔漫,席卷千裡”。
- 情感或氛圍:比喻情感激烈或場面宏大,如“滔漫的歡呼聲”()。
三、古籍與權威引用
- 《大同書》:康有為以“滔漫”描寫洪水災害()。
- 《說文解字》:指出“滔”為“水漫漫大貌”,奠定其原始語義()。
四、注意事項
- 現代使用頻率:該詞較為書面化,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
- 易混淆詞:需與“滔滔”(側重連續不斷)、“彌漫”(側重擴散範圍)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大同書》或《說文解字》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寶方杯杓逼促不費吹灰之力哺糜寵子聰穎颠倒典質鵝毳風浪風切告老在家高嚴拱枓工拙貫陌古離古怪合理和容悅色皇恩歡趣貨販戶侍降仰敬挽迥乎窘困寄書鴈廐圉窭艱礦業靈化靈壽杖離棹鸾孤鳳寡霾昏妙味廟濯拗項潘嶽花匏甖拼彈疲沓奇南香勸勉時平使嘴使舌稅饷熟間庶鳥死忌逃降恬娛投金濑團雪散雪辭溫韭踒虵湘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