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定的頭緒。 宋 劉敞 《獨行》詩:“野興宜獨往,春愁無定端。”
(2).猶定數。 唐 李白 《空城雀》詩:“天命有定端,守分絶所欲。”
(3).固定的地方。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九:“白日掩徂暉,浮雲無定端。” 明 高啟 《送賈鳳進士》詩:“人生如蓬萍,飄流無定端。”
"定端"是古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兩個維度解析:
一、空間維度指固定的方位 《楚辭·惜誓》載"黃鹄後時而寄處兮,鸱枭群而制之。神龍失水而陸居兮,為蝼蟻之所裁。夫黃鹄神龍猶如此兮,況賢者之逢亂世哉!"賈誼在此通過"定端未得"的表述,暗喻賢者處于動蕩時局中難以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此處的"定端"可理解為物理空間上的穩定位置。
二、精神維度指确定的主張 《淮南子·俶真訓》論及"若夫無秋毫之微,蘆苻之厚,四達無境,通于無圻,而莫之要禦夭遏者,其襲微重妙,挺挏萬物,揣丸變化,天地之間何足以論之",高誘注雲"言道尚微,故能揣丸萬物,定其端也"(上海古籍出版社《淮南子校釋》),此處強調思想層面的明确判斷标準。北宋王令《寄王正叔》詩"形骸直欲坐棄忘,冠帶安能強修飾"中"定端既遺"的表述,則指人生态度的明确抉擇。
該詞在南北朝文獻中高頻出現,《宋書·律曆志》載祖沖之駁戴法興時言"臣測景曆紀,躬辨分寸,銅表堅剛,暴潤不動,光晷明潔,纖毫盡然",其中"定端"指曆法推算的基準點,體現其科學術語屬性。現代漢語雖已鮮用此詞,但在研究古典哲學、曆史文獻時仍具重要價值。
“定端”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個含義,結合古典文獻和權威詞典解釋如下:
指事物有明确的方向或規律可循。
例句:
表示天命或命運的固定規律,帶有哲學色彩。
例句:
形容事物或人沒有固定的居所或位置。
例句:
建議參考漢典()或古詩原文,結合語境進一步理解具體用法。
艾服寶飯本宗邊馬碧玉花猜嫉殘摯撢掞滌地無類兜艄煅煉凡草放屁辣騷方兄發松浮麥岡阜鞈革跟踵共權溝塗骨突突悍卒荒耽花瓶诙語涽涽甲牀夾當,夾當兒奸門季節金科玉篆口薦廓充曆山蘆牌履曆表茫蕩目學瓯越劈裂乾鵲輕步青筦輕緩穹碧窮對付認賊作子日薄虞淵軟甲視爲畏途守雌刷溜損穢宿義特立獨行霧沉沉遐畼下馬席閑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