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華外溢。《南史·齊武陵昭王晔傳》:“﹝ 蕭曄 ﹞性剛穎儁出,與諸王共作短句詩。”
“儁出”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ùn chū,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核心含義
指“才華外溢”,形容人的才智、文采等超群出衆,且自然流露()。
結構分析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日常交流中更常用“出衆”“傑出”等替代。若需引用古籍或進行文學創作,可結合具體語境靈活使用()。
《儁出》是一個漢字詞語,多被用作動詞,意為“出衆”、“卓越”或“傑出”。它用來形容人才或事物在某個特定方面表現出非凡的能力、才華或品質。
《儁出》的部首是“人”(人字旁),它的筆畫數為15畫。
《儁出》這個詞的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由《說文解字》中的解釋得來。在《說文解字》中,它被解釋為才能超群、卓越出衆的人。因此,這個詞語經常被用來形容非凡的才智或突出的特點。
《儁出》的繁體字為「儁齣」。在繁體漢字中,「儁」的右邊多加一個「從」字旁。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康熙字典》的解釋,「儁」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儁」字放在上面,而筆畫數為16畫。
1. 他在音樂方面儁出衆多的同齡人。
2. 這個新産品在市場上儁出了其他競争對手。
3. 她的表現儁出衆人,赢得了大家的贊賞。
1.卓儁:意為非常卓越、出色的人才。
2.儁傑:泛指優秀卓越的人。
3.儁群:形容在一群人中突出出衆。
1.出色:意為卓越、優秀。
2.非凡:意為超越尋常、非同尋常。
3.優秀:意為出衆、卓越。
1.平凡:意為普通、尋常。
2.普通:意為平庸、常見。
3.一般:意為常規、平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