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釪的意思、缽釪的詳細解釋
缽釪的解釋
見“ 鉢盂 ”。
詞語分解
- 缽的解釋 缽 (鉢) ō 洗滌或盛放東西的陶制的器具:缽子。飯缽。茶缽。乳缽(研藥使成細末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釪的解釋 釪 á 古同“铧”,耕地起土的農具。 釪 ú 〔錞(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抧 )釪〕a.同“錞于”,古樂器,形如鐘,用以和鼓;b.和尚用以盛飯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缽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ō yú,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僧人食器
指僧侶使用的食具,形狀類似碗,底部平坦、口略小,用于盛放食物或茶水。這一解釋在佛教經典和文獻中常見,例如《世說新語》和唐代岑參的詩中均有提及。
- 示例:清代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中“吾一瓶一缽足矣”,即用“缽”指代僧人簡樸的生活用具。
-
傳法之器
在佛教文化中,缽盂不僅是食器,也象征師承關系,常與袈裟一起作為傳法的信物。
二、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缽釪”可比喻才華出衆的人,可能源于其作為傳法器具的象征意義。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且主要見于非權威來源,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 字形與異寫:“缽釪”與“缽盂”可能為異體字或通假關系,部分文獻中二者互通。
- 權威性差異:關于“才華出衆”的比喻義,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未明确提及,建議優先參考其本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引申義,可查閱更多古籍或佛教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缽釪》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钅(金)和釪(義采的釪)。它在漢字中的來源是由釪部和钅部組合而成。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釪部在上面,钅部在下面,整體形狀呈現出一個金屬容器的形态。
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用金屬制成的容器或盒子,常用來盛放食物或其他物品。例如,我們可以說“他用缽釪盛放了一碗飯菜”。
與《缽釪》相關的其他詞彙有很多,例如“碗”、“瓶”、“罐”,它們都可以用來盛裝物品。但是與《缽釪》相比,它們的材質可能不完全相同,形狀也有所區别。
與《缽釪》意義相反的詞彙可能包括“倒空”、“傾倒”等,它們表示把容器裡的物品全部倒出來或倒掉。
總之,《缽釪》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用來指代金屬制成的容器,常常用來盛裝食物或其他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