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缽釪的意思、缽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缽釪的解釋

見“ 鉢盂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缽釪(bō yú)是佛教用具“缽盂”的異體寫法,指僧侶用于盛放飲食的容器。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結合文獻依據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字義解析

  1. 音bō,源自梵語“पात्र”(pātra),意為“應量器”,即僧侶接受布施時所用的食具。其形制為口略收、腹壁斜收的平底器皿,符合佛教戒律對容量的規定。《一切經音義》載:“缽,梵雲波多羅,此雲應器,謂應法之器也。”

  2. 為“盂”的異體字,音yú。《說文解字》釋“盂”:“飲器也,從皿于聲。”指敞口盛物容器。“缽釪”即“缽盂”的異寫,強調其作為容器的功能屬性。


二、宗教與文化内涵


三、文獻佐證

  1. 佛教典籍

    《釋氏要覽》卷中:“缽是梵語,具雲缽多羅,此雲應量器……今時但雲缽者,略也。”明确其名稱來源及簡寫演變。

  2. 史籍記載

    《魏書·釋老志》載北魏僧制:“沙門蓄缽,唯素鐵陶器”,反映古代僧團對缽盂材質的規範。

  3. 實物例證

    法門寺地宮出土唐代鎏金銀缽(現存法門寺博物館),印證其作為禮器的宗教地位,但實際修行中仍以樸素質材為主。


四、文化延伸

缽盂在文學中常喻指清貧修行,如蘇轼詩“蒲團清坐道心長,消盡平生幻妄香。賴有缽盂供活計,笑看烏鸢舞夕陽”(《贈僧》),凸顯其精神象征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

  1.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1922年)
  2.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景德傳燈錄》(宋刻本影印)
  4. 義淨《南海寄歸内法傳》(王邦維校注本)
  5. 《魏書·釋老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缽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ō yú,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僧人食器
    指僧侶使用的食具,形狀類似碗,底部平坦、口略小,用于盛放食物或茶水。這一解釋在佛教經典和文獻中常見,例如《世說新語》和唐代岑參的詩中均有提及。

    • 示例:清代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中“吾一瓶一缽足矣”,即用“缽”指代僧人簡樸的生活用具。
  2. 傳法之器
    在佛教文化中,缽盂不僅是食器,也象征師承關系,常與袈裟一起作為傳法的信物。

二、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缽釪”可比喻才華出衆的人,可能源于其作為傳法器具的象征意義。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且主要見于非權威來源,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引申義,可查閱更多古籍或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衫半脫産蹩氣不厭其詳差異儲思雕麗抖戰多魚之漏放河燈封鏡甘之如荠格敕宮主瑰英海派橫發逆起和怿紅氍毹懷荒黃石國家公園謹樸究微鍊丹煉氣令誕碌碡銮殿脔殺冥數鳴蜩末殺碾船逆蔔霓旆牛心古怪偏苦瞧得起蜻蛉棄堂帳日出處天子善習時習手套收置素封天際真人恬敏天意挑饬頽敝韋柔污垢誤教香蕉铦利先祀魈魅心蕩神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