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蟬鬓的意思、蟬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蟬鬓的解釋

亦作“ 蟬髩 ”。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兩鬓薄如蟬翼,故稱。亦借指婦女。 晉 崔豹 《古今注·雜注》:“ 魏文帝 宮人絶所寵者,有 莫瓊樹 、 薛夜來 、 田尚衣 、 段巧笑 ,日夕在側, 瓊樹 乃製蟬鬢。縹眇如蟬翼,故曰蟬鬢。” 南朝 梁元帝 《登顔園故閣》詩:“妝成理蟬鬢,笑罷斂蛾眉。” 唐 溫庭筠 《詠春幡》:“碧煙隨刃落,蟬髩覺春來。” 清 納蘭性德 《浣溪沙》詞:“睡起惺忪強自支,緑傾蟬鬢下簾時,夜來愁損小腰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蟬鬓”是古代中國女性的一種經典發式,其名稱和造型均與“蟬翼”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婦女将兩鬓處的頭發梳理得極薄且輕盈,形似蟬的翅膀,故稱“蟬鬓”。這種發式既突顯發絲的光澤感,又營造出缥缈的視覺效果,常用于形容女性儀态之美。

二、曆史起源

據晉代崔豹《古今注》記載,三國時期魏文帝的寵妃莫瓊樹首創此發型。她将鬓角頭發向外梳展,刻意制造輕薄如紗的效果,因造型新穎風靡宮廷,後逐漸成為古代女性經典發式之一。

三、文學意象

  1. 代指女性:因蟬鬓與女性妝容強關聯,文人常以“蟬鬓”借代美人,如白居易用“蟬鬓鬅鬙雲滿衣”暗喻女性風姿。
  2. 烘托意境:南朝梁元帝《登顔園故閣》中“妝成理蟬鬓”展現梳妝細節,唐代溫庭筠“蟬髩覺春來”則通過鬓發變化暗示季節流轉。

四、字義解析

這一發式不僅體現了古代女性對發型美學的追求,更在文學中演化為獨特的文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二

《蟬鬓》這個詞是指人的發際線處有如蟬蛻的翅膀般蓬松的發絲。它的部首是蟲,三點水和手。拆分後的筆畫總共有9畫。 《蟬鬓》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出自曹雪芹的《蟬鬓詞》。在小說中,描述了黛玉蹲在窗前修整發髻時,發現他的《西廂記》被大觀園中的幾個妾室借走,自歎無奈,從而引出了她美麗的蟬鬓。 《蟬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差異。 在古時候漢字中,《蟬鬓》的寫法并沒有太多變化。這個詞使用的是可以在紙上描繪出人物形象的楷書字體,沒有像今天的草書或行書那樣有太多的字體變形。 例如,可以用這個詞造句為:“她梳理着她的蟬鬓,顯得格外嬌美。”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慢慢整理自己的美麗發型的情景。 與《蟬鬓》相關的組詞可以有:蟬聲、鬓發、蟬翼等。 近義詞可以有:蟬蛻、蟬翅、蟬蛹等,這些詞都與蟬的形象有關。 反義詞對于蟬鬓這個詞來說可以沒有固定的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獨特的詞彙,沒有明确的相反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隨時告訴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