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所顧忌;安然自得。《戰國策·趙策三》:“彼 秦 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 連 有赴東海而死矣。吾不忍為之民也!”《淮南子·泰族訓》:“從冥冥見炤炤,猶尚肆然而喜,又況出室坐堂,見日月光乎?”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一表》:“臣若肆然自處,默無所為,清議不容,素履将喪。”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某乙》:“ 曹 有大寇某,得重資歸,肆然安寝。”
“肆然”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義圍繞“無所顧忌”展開。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态度放縱、行為放肆,毫無拘束或顧忌,常用于描述人的言行舉止不受約束的狀态。
貶義用法
多指帶有負面色彩的放縱行為。例如《戰國策·趙策三》中“彼則肆然而為帝”,描述秦國不顧禮義、強橫稱帝的姿态,暗含批判意味。
中性或褒義用法
少數語境中可表示“安然自得”,如《淮南子·泰族訓》提到“猶尚肆然而喜”,形容從黑暗到光明後的自然喜悅狀态。
可通過滬江線上詞典等權威來源進一步查詢近反義詞()。
肆然這個詞意指以肆無忌憚的态度行事,表現出無拘束和放縱的态度。其拆分部首是⺼(肉部)和衣(衣部),總筆畫為12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字,是由衍生造字法形成的。肆然是“将斂停的褴褛之狀字。舊形多偏旁之自由。”(《康熙字典》)。在繁體字中,肆然的寫法也是“肆然”。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區别。肆然在古代常以“㦟”或“㦵”表示,這些形态都是基于原有的衣部字形而形成的。現代漢字簡化後,取舍部分結構複雜的部首,最終形成了現代的肆然。
以下是肆然的例句:
他對待工作總是肆然而行,毫不拘束。
以下是肆然的組詞:
以下是肆然的近義詞:
以下是肆然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