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賓滅的意思、賓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賓滅的解釋

亦作“ 賓烕 ”。擯棄滅亡。賓,通“ 擯 ”。《逸周書·度邑》:“維天建 殷 ,厥徵天民,名三百六十夫,弗顧,亦不賓烕,用戾于今。” 朱右曾 校釋:“賓、擯同;烕,滅。”《史記·周本紀》:“維天建 殷 ,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賓滅"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據《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由"賓"與"滅"構成複合結構:

  1. "賓" 本義指賓客,《說文解字》釋為"所敬也",引申為歸服、順從之意,如《國語·周語》"侯衛賓服"即指諸侯歸順。
  2. "滅" 在甲骨文中象以水覆火之形,《爾雅·釋诂》注為"絕也",表消亡、除盡。

組合使用時,"賓滅"特指在征服過程中使對方完全臣服并消亡,見于古代軍事文獻。例如《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昔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賓滅夏後",描述陶唐氏輔佐商湯消滅夏朝的史實,此處"賓滅"即強調在軍事勝利後徹底消除前朝勢力。

該詞現代已罕用,但在研究先秦史籍時仍具語言學價值。相關考釋可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及王力《同源字典》對複合動詞構詞法的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賓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īn miè,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細微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賓滅”原意為擯棄滅亡,其中“賓”通“擯”(擯棄、排除),“滅”指消亡。該詞最早見于《逸周書·度邑》,描述上天建立殷商時,雖有名士三百六十人,卻因不被重視而最終導緻滅亡。

2.古籍出處

3.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作為成語,解釋為“主人與客人均遭滅亡”,比喻兩敗俱傷或雙方共同受損的局面。此用法可能是對古義的擴展,但需注意古籍中并未明确涉及“主客”關系的描述。

4.使用場景

“賓滅”以擯棄滅亡為原始含義,需結合古籍語境理解;現代引申義雖存在,但使用較少。如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逸周書》《史記》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漠幫夥包蓄拔頭邊遽邊帥采旒才望參同側擊車革度量衡方伎鳳帏風災贛江高田歌撰攻讀狗苟挂壁魚官口漢壁黑爪回檻皎蟾甲族鏡屜就合眷存饋食老相公鹭堠落忽悶郁門征腼觍明闿奶聲奶氣難聽牛衣歲月拟肘挪動旗星申敬鼠韭俟命溲勃貪生特徵桐竹頹圮緯略偉志甕盡杯幹溫黁汙世相抗小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