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達和樂。闓,通“ 愷 ”。 明 李東陽 《芮公墓志銘》:“公性明闓,閑騎射。”
“明闿”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明代李東陽在《芮公墓志銘》中寫道:“公性明闿,閑騎射”,意為芮公性情開朗豁達,擅長騎馬射箭()。此處的“明闿”綜合了通達事理與性格樂觀兩層含義。
“闿”在古文中常與“恺”通假,而“恺”本義為安樂、和樂(如《詩經》中“豈弟君子”即“恺悌君子”)。因此“明闿”可視為“明”與“恺”的複合表達()。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且搜索結果中的權威性較低,建議在古籍或專業辭書中進一步查證具體語境含義。
《明闿》一詞是韓國的一個古老成語,用來形容寬廣、敞亮和明亮的道路或環境。
《明闿》由兩個部首組成:日(rì)和門(mén)。其中日部首代表太陽,門部首代表出入之處。
這個詞共有11個筆畫。
《明闿》最早出現在《三國遺事》這本韓國的古代文獻中,用來描述氣勢磅礴的山、廣闊無垠的河等景觀。
繁體字《明闏》是《明闿》的傳統寫法,闏是對闿的變形,但兩者意思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明闿》有時也寫作「明毀」,意為打破黑暗,顯露出亮光。
1. 他奔跑在明闿的大道上,感受着清新的空氣和陽光的溫暖。
2. 山頂上明闿的宮殿在夜晚熠熠生輝,猶如仙境一般。
1. 明亮
2. 閃亮
3. 閃耀
4. 開朗
1. 寬廣
2. 遼闊
3. 清亮
4. 廣闊
1. 黑暗
2. 暗淡
3. 狹窄
4. 灰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