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秉修的意思、秉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秉修的解釋

謂持戒修行。 前蜀 杜光庭 《莫令南鬥醮詞》:“臣宿禀真謩,仰宗玄訓,敢忘勗勵,以自秉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秉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意蘊的合成詞,由"秉"與"修"二字構成複合詞義。《說文解字》載"秉,禾束也",本義為手持禾稻,後引申為"持守、秉承"之意;"修"在《爾雅》中釋作"治也",指整治完善,後發展出"修養、研習"的内涵。

二字結合後,"秉修"特指對道德準則或學問技藝的持守研習。其核心語義包含三個層面:

  1. 承繼傳統:如《尚書》"秉德明恤"所示,強調對先賢德行的傳承
  2. 持續精進:取"修業不息"之義,體現終身學習的理念
  3. 内外兼持:既含外在行為的恪守,又指内在心性的涵養

該詞在明清文獻中常見于士大夫修身自省場景,如王陽明《傳習錄》中"秉修良知"的實踐要求。現代語境下多用于強調專業精神的培養,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定義為"秉持操守,修養德業"的持續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秉修”一詞的含義可從字義、文化内涵、文獻出處三個層面綜合分析:

一、字義解析

  1. 秉(bǐng):

    • 本義為手持、掌握,如《詩經》中“秉心塞淵”即指持守本心。
    • 引申為秉持原則或主持事務,如“秉公執法”。
  2. 修(xiū):

    • 既有“整治、修飾”之意(如“修橋補路”),又指“學習、鍛煉”(如“修身養性”)。
    • 在宗教語境中特指“修行”,如道教文獻中的持戒修煉。

二、文化内涵

三、使用特點

提示:若需查詢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如杜光庭原文),可訪問古籍數據庫獲取完整上下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服貝母臂纏不必要成勢晨晖丑名穿帶大猷點鼠對策娥姜水奉邀鳳爪浮槎腐穢俯納敷顯附衆過客顧直鴻案鹿車薨然歡咍畫癖徽名礦務賴債累疊連持列營曆剌輪轓麥稈邈若河山敏妙龐眉鶴發辟雞乾安遷渝祈衈冗員軟工睿姿少擋無系稍須神白猨生米熟飯施濟十使束尾太平拳痛絕同然望譽汙淖五禽嬉武神湘流析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