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攏尾巴。指牲畜休息。 明 袁宏道 《避雨崇國寺三日紀事》詩:“僕夫安眠馬束尾,大甕小甕來日起。”
“束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收攏尾巴,指牲畜休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束”(捆綁、收攏)和“尾”(尾巴)組成,字面意為“收攏尾巴”,常用于描述牲畜(如馬、牛等)在休息時将尾巴自然垂下或貼近身體的狀态。
文學出處
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在《避雨崇國寺三日紀事》中寫道:“僕夫安眠馬束尾,大甕小甕來日起。”此句通過“馬束尾”的意象,生動描繪了馬匹休憩的場景,側面反映旅途中的片刻甯靜。
用法與語境
相關詞彙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句背景或具體用法,可參考《袁宏道集》等古籍文獻。
《束尾》是一種含義豐富的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末端部分被束縛、捆綁或收束起來的狀态。
《束尾》的拆分部首為《手部》和《羽部》,其中《手部》表示手的意思,而《羽部》表示羽毛的意思。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組合,可以判斷《束尾》的意思與手或羽毛相關。
根據《束尾》的拆分部首,《束尾》的筆畫總數為10畫。
《束尾》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清楚,它可能是由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的。在古代,人們用漢字來表達意思,并隨着時間的推移進行了不斷的發展和演化。
《束尾》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未發生變化。
對于《束尾》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可能存在一些差異。然而,由于找不到确切的古代漢字寫法記錄,所以無法給出準确的古代漢字寫法。
1. 他抓住鳥的束尾,使得它無法飛走。
2. 風吹動着樹葉的束尾,發出沙沙的聲音。
組詞:束縛、束手無策、尾聲、尾大不掉
近義詞:束縛、束縛
反義詞:自由、舒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