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圭斷璧的意思、零圭斷璧的詳細解釋
零圭斷璧的解釋
比喻殘破不全的珍貴文物。 宋 吳文英 《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詞:“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
詞語分解
- 零的解釋 零 í 液體降落:感激涕零。 植物凋謝:零落。凋零。零散(刵 )。 整數以外的尾數:零數兒。 部分的,細碎的,與“整”相對:零碎。零賣。零錢。零售。零亂。零工。零打碎敲。 整數系統中一個重要的數,小于
- 璧的解釋 璧 ì 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禮時用作禮器,亦可作飾物。 美玉的通稱:璧人(即“玉人”,指容貌秀美的人)。璧日(像璧玉一樣圓而亮的太陽)。璧月。 筆畫數:; 部首:玉;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零圭斷璧”是一個富有文學意蘊的漢語成語,常用來形容珍貴但殘缺不全的事物,尤指文物古籍或人才際遇。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字詞本義與構成
- 零: 意為零散、散落、不完整。《說文解字》釋“零”為“餘雨也”,引申為散落、零星之意。
- 圭: 古代重要的玉制禮器,上尖下方,形狀如錐,象征身份、權力和信諾。《說文解字》:“圭,瑞玉也,上圜下方。”
- 斷: 意為斷裂、折斷、不連貫。《說文解字》:“斷,截也。”
- 璧: 古代重要的玉制禮器,圓形,中間有孔,象征美好、圓滿和貴重。《說文解字》:“璧,瑞玉圜也。”
- 組合: “零圭”指散落的圭玉碎片,“斷璧”指斷裂的玉璧。兩者并列,強化了“珍貴玉器遭受破壞、變得殘缺不全”的意象。
二、 成語含義
“零圭斷璧”的整體含義是指:
- 珍貴但殘缺的文物古籍: 比喻曆經劫難、散佚不全的珍貴文獻、典籍或曆史文物。它們如同破碎的圭璧,雖失完整,但其材質(價值)依然珍貴,承載着重要的曆史文化信息。例如,在戰亂或時間侵蝕後,一些古籍可能隻剩下殘篇斷簡,即可稱為“零圭斷璧”。
- 美好但遭損毀的事物: 泛指一切原本美好、貴重,但因故變得殘缺、不完整的事物。
- 人才埋沒或際遇坎坷: 有時也用于比喻有才能的人不得其用,或遭遇不幸,如同美玉被損毀、散落。
三、 文學意境與用法
該成語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和滄桑感:
- 意象凄美: 圭璧本是國之重器、君子之佩,其破碎零落之狀,極易引發對美好事物消逝、曆史滄桑變遷的感慨。
- 寄托哀婉: 常用于表達對文化遺産散佚的痛惜、對往昔盛景不再的追憶、或對人才不遇的惋惜之情。
- 修辭效果: 運用具體的珍貴玉器(圭、璧)的殘缺形象,生動地傳達出“珍貴卻殘缺”的核心概念,比直接陳述更具感染力。
四、 出處與例證
該成語典出宋代詞人作品:
- 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 “積藓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 此句描寫禹陵古迹的荒涼,殘碑上長滿苔藓,珍貴的圭璧禮器散落斷裂,積滿塵土,形象地表達了曆史的滄桑和珍貴文物的湮沒。
- 王沂孫《無悶·雪意》: “還怕輕寒,漸折入、梅花半開時節。零圭斷璧。” 此處借“零圭斷璧”形容雪花的晶瑩剔透與易逝,也暗含美好事物難以保全的哀愁。
五、 權威辭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零圭斷璧”的釋義着重于其比喻義,指“殘缺不全的珍貴文物”。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具有極高的學術權威性。
-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雖未單列“零圭斷璧”詞條,但在解釋相關單字(如“圭”、“璧”)及類似成語(如“斷圭碎璧”)時,其釋義體系支持該成語的核心含義為“喻指殘缺不全的珍貴之物”。《辭海》是兼具百科和語文功能的綜合性大型辭書,享有廣泛聲譽。
-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作為專門收錄成語的工具書,通常會明确收錄并解釋“零圭斷璧”,釋義為“比喻殘缺不全的珍貴文物或書籍”。這是研究成語的權威工具書之一。
“零圭斷璧”是一個意象鮮明、情感深沉的成語,核心意義在于以珍貴玉器的殘損狀态,喻指雖價值不凡卻已殘缺不全的文物古籍或美好事物,蘊含着對曆史滄桑、文化遺存和人才際遇的深刻感慨。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辭海》、《中國成語大辭典》等大型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零圭斷璧”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íng guī duàn bì,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比喻殘破不全的珍貴文物。該成語通過“零”(零碎)、“圭”(古代玉器)、“斷”(斷裂)、“璧”(圓形玉器)四字組合,形容文物因年代久遠或損壞而殘缺不全,但仍具有曆史或藝術價值。
出處與背景
最早見于宋代詞人吳文英的《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積藓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此處以“零圭斷璧”與“積藓殘碑”呼應,描繪古物曆經滄桑後的殘破狀态。
語義分析
-
字面拆解:
- 零:零散、殘缺。
- 圭:古代禮器,象征權力或禮儀。
- 斷:斷裂、破損。
- 璧:圓形玉器,象征貴重。
四字共同強調“珍貴但殘缺”的意象。
-
常見誤讀: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誤将其解釋為“完整無缺”,但根據權威來源及曆史用例,正确含義應為“殘缺的珍貴文物”。
使用場景
- 描述考古發現中不完整的文物(如殘破玉器、碑刻等)。
- 比喻文化遺産因時間或人為因素受損的狀态。
- 引申為事物雖不完美但仍有價值(如古籍的殘卷)。
參考來源
- 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詞典()。
- 宋代吳文英詞作《齊天樂》()。
别人正在浏覽...
邦貫邦土便房并刀濱海暢好摧辱大興調號洞谙鬥騎媠謾獨子兒女債二桃三士芳蘭負樵撫巡感遇工餘顧惜畫樯花仙貨黩姣弱嗟噓擊角歌機局警角錦竹廄長遽甯禮成列臣流放柳緑桃紅六牙毛施淑姿猛銳夢月檷枸命嘯蝻虸牛行僻境平沙品排千年調瓊璈器杖全盤确士肉好三不祥燒鴨賒請矢願宿計威制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