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豈,難道。 明 袁宏道 《 * 二聖寺重修天王殿疏》:“諸君子悼文獻之久湮,思盛事可以義起也。雖微福田,遽寧恝然已乎?”
“遽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疑問副詞:豈,難道
這是主流解釋,主要出現在明代袁宏道《公安二聖寺重修天王殿疏》中。例如:“雖微福田,遽寧恝然已乎?”(即使沒有福報,難道能漠然置之嗎?)。此處的“遽”表反問語氣,“甯”相當于“豈”,合起來強調反诘。
狀态描述:突然安甯
少數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突然平靜”,認為“遽”表“突然”,“甯”表“安甯”。但這種用法缺乏古籍例證,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衍生解讀。
使用建議:
遽甯(jù níng)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辵(chuò)和宀(mián)。辵部表示邊走邊停的意思,宀部表示室内。整體意思是迅速停留在室内。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最早的寫法是遽寧。遽寧的意思是急速地安定,在室内急忙停下。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寫法逐漸演變成遽甯。
在繁體字中,遽甯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遽甯有多種變體。比如,有一種寫法是遽寧,其中的宀(mián)部分用了另一個表示屋頂的冖(mì)部首,表示室内。還有一種寫法是遽寍,将寧(níng)的宀部換成了兩個表示議論的言(yán)部首,表示室内有人議論。
以下是一些關于遽甯的例句:
組詞:遽然、遽動、甯靜、甯夏
近義詞:急速、迅疾、突然
反義詞:緩慢、停留、遲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