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lactite of snow;icicle] 冰;冰塊
(1).冰。 唐 孟郊 《戲贈無本》詩之一:“瘦僧卧冰淩,嘲詠含金痍。” 宋 陸遊 《客中夜寒戲作長謠》:“孤翁癡鈍如寒蠅,霜夕不暝愁嚴凝。寝衣觸體起芒粟,鼻息噓潤成冰淩。”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二章:“跟 小楊姐姐 比,我還差得遠哪!她大冬天敲開冰淩,給戰士們洗血衣,一洗就是幾十件。”
(2).冰柱。 唐 李峤 《绫》詩:“落花遙寫霧,飛鶴近圖雲。馬眼冰棱影,竹根雪霰文。” 陳其通 《萬水千山》第六幕第二場:“斷崖絕壁上挂滿晶瑩的冰淩,把大雪山裝點得異常巍然壯觀。”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一章:“山溝裡寒森森的,大冰淩象簾子一樣挂在山崖沿上。”
冰淩是漢語中描述低溫環境下水體凝結現象的專有名詞,指液态水在0℃以下凍結形成的天然冰體,常見于冬季河流、湖泊及建築物表面。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定義為“寒冷天氣中,水遇冷凝結成的冰塊”。從氣象學角度分析,冰淩的形成需滿足三個條件:氣溫持續低于冰點、水體流動性減弱、具備凝結核存在。
冰淩在自然環境中呈現多種形态:①河冰,指流動水體表面形成的層狀或塊狀冰體,如黃河淩汛期的河道積冰;②靜水冰,包括湖泊、池塘等靜止水域表面形成的完整冰蓋;③附着冰,特指屋檐、樹枝等物體表面因滴水凝結形成的柱狀冰體,亦稱“冰挂”。中國應急管理部數據顯示,2023年冬季因冰淩墜落導緻的意外事故較上年下降12%,反映公衆防範意識增強。
文學作品中,冰淩常作為寒冷意象出現。唐代詩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瀚海闌幹百丈冰”的描寫,生動展現邊塞冰淩景觀的壯闊氣勢。現代氣象學研究證實,冰淩密度約為917 kg/m³,其形成過程遵循熱力學公式: $$ Q = mcDelta T + mL $$ 其中Q為總熱量,m為質量,c為水的比熱容,ΔT為溫差,L為凝固潛熱。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中國氣象局. 大氣科學辭典. 氣象出版社, 2020.
國家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自然地理圖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應急管理部官網. 冬季安全生産年度報告, 2024.
中華書局. 全唐詩校注. 中華書局, 2019.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基礎熱力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1.
冰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特征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冰淩指水在0℃或低于0℃時凝結成的固體,通常包括冰塊、冰柱等形态。該詞由“冰”和“淩”組合而成,其中“淩”特指流動或積聚的冰()。
當水滴或水蒸氣在低溫物體表面凝結時,會形成冰淩。例如屋檐下的冰柱,是積雪融化後滴落再凍結的結果()。
根據狀态可分為:
古代文獻如《儒林外史》用“棱撐像刀劍的冰淩”形容其尖銳形态()。現代自然景觀中,如上海澱山湖冬季的冰淩奇觀,展現了冰淩的壯美()。
冰淩雖具觀賞性,但需注意安全,避免因踩踏或靠近斷裂冰體引發事故()。
冰淩既是自然現象的科學描述,也是文學意象的載體,需結合物理特性與人文視角全面理解。
霸圖褊率變生肘腋鼈泠比例冰蘖伯夷捕機不小可成份塵蛻愁慘搭載殿舉餓殍爾虞我詐法身蜂擁伏辜浮聲切響個中人家關軸還意河落合氣賀獻畫衣魂神家祠建功立事講帷交過家司襟量金山伯擊琴絕種摳請枯菀媽媽論兒洽博多聞佥屬挈杅秋高氣爽畦畤市頭水戰疏屏孫婿太陽電池調合銅籤王猶危溜微醺沃霖五鼎食五通憲簡撷擇